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作如下处理:
(1)如果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
(2)如果只探究唾液作用,则只要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就可以了.
(3)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10分钟全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
(4)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解析:(1)对照实验指的是除了探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自然状态下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③号为对照组.
(2)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和1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②号为对照组.
(3)②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4)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答案:(1)③(2)②(3)②(4)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举例:如图,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1)实验中所用A、B、C三块馒头应该是______.此同学把A块�如图所示,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1)实验中所用A、B、C三块馒头应该是______.此同学把A
如图所示,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
(1)实验中所用A、B、C三块馒头应该是______.此同学把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均,而C块不做任何处理.其中A、B的处理是模拟______的______作用,以及______的______作用,C的作用是______.
(2)如果这三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那么10分钟后,取出并加碘液,摇均,能变蓝的有______. A和B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A和C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
(3)如果这三支试管都放入80℃的热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加碘、摇均后,能变蓝的有______.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______.
故答案为:(1)大小一致;牙齿;咀嚼;舌;搅拌;对照;
(2)B、C;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3)A、B、C;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1)对照实验指的是除了探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自然状态下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由题意可知,A、B的处理是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为对照组.
(2)在37度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10分钟后,A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B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A和B的结果对比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A和C的结果对比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3)酶的催化能力还受温度的影响,低温或高温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如果这三支试管都放入80℃的热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加碘、摇均后,能变蓝的有A、B、C,原因是A、C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失去活性,试管中的淀粉将不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B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而每个肾脏是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这里是肾动脉发出的一个肾单位。
它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组成。
大家看这里是肾动脉分支肾小动脉,内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当动脉血流经入球动脉到达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
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囊下接肾小管,它细长、弯曲,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返回血液,而
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被收集管收集。
肾小球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缠绕在肾小管的周围,出球小动脉带来的营养物质被利用,同时收集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由肾静脉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