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1)但丁:《神曲》
⑵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
2、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艺术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3、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5、文艺复兴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的确,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极大推动了人了社会进步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它促进了近代文化、艺术、航海等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神学,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1)、它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
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
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2)、文艺复兴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系列巨大变化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
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
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
在文学艺术上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
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反对盲从;要求发展个性,反对禁锢人性;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就是道德行为。
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3)、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⑵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2、①加尔文教是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的新教教派,它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愿望。
加尔文不仅吸收了路德“信仰得救”的宗教思想,更将其发展为“先定论”的神学学说,认为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②加尔文教推动了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③加尔文教奠定了尼德兰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基础。
加尔文教因其特点,很自然地被资产阶级“当作了自己现成的战斗理论”,尼德兰革命无处不与加尔文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尼德兰革命是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
3、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
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如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宽容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出现与壮大,以及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尼德兰革命和英国革命)等等,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宗教改革不仅成为欧洲中世纪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历史分水岭,而且也成为南北欧洲综合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关键原因。
在国内学术界,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对于宗教改革在欧洲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一直不够重视,充其量只是将宗教改革与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将其仅仅看作是一场单纯的思想革命,对于宗教改革所引起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后果及其对于欧洲现代化过程的深刻影响却缺乏深入的认识。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基督教(罗马天主教)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