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研究-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策略

教学研究-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策略
一、以教师为主导
幼儿入园后与其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教师的态度、应对策略都对幼儿入园焦虑有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教室环境、教学活动等方面去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一)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创设温馨而舒适的环境建立安全感
新生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作为老师应细心发现孩子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让他们建立起安全感,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在孩子入园时,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语言或行为给孩子暗示,例如:“宝贝今天来的好早呀,你真棒!”“你今天穿的真漂亮,我们一起去给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漂亮裙子吧!”“宝贝,你今天会很乖的对不对?”“你真可爱,老师好喜欢你呀。

”或者,当孩子们难过、无助时,老师可以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捏捏他的小脸蛋、摸摸他的小脑袋、亲亲他的小脸。

这些直观又具体的动作语言不仅拉近了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另一种“母爱”;而且还能让孩子无助的心灵得到暂时的安慰,让他们感觉到虽然自己离开了父母,但在老师身边他们依然是安全的。

(二)利用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应该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日常活动当中,寓教于乐。

游戏对幼儿来说有着独特的吸
引力,并且小班幼儿的情绪比较容易变换转移,因此,在幼儿入园哭闹时,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例如,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孩子们从未见过的物品,刺激他们的新鲜感;教师也可以开展《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将物品放入一个神秘口袋里,请幼儿用手进去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东西,用这个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转移注意力;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活动,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钟等,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乐,让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

(三)组织关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新生幼儿产生入园焦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离开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幼儿对幼儿园没有一定的了解,不熟悉幼儿园是什么、在幼儿园里要干什么,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入园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初步认识幼儿园、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教师借助木偶和简单的场景,边念儿歌边表演。

一方面,教师在帮助孩子理解儿歌内容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儿歌欢乐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能够通过活动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愿意坚持上幼儿园。

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语言活动《小乌龟上幼儿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乌龟刚开始不想上幼儿园是因为不想离开妈妈,到后来在小鸡、小鸭和小青蛙的帮助下小乌龟了解了幼儿园环境并且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教师可以通过这类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的快乐。

二、家长积极配合
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作为家长,要想孩子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幼儿捕捉;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最后,需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和老师的工作。

(一)控制焦虑情绪,善用积极语言
新生幼儿在即将面对一个新环境时,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但是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他们就不行,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苦受罪受欺负。

其实,心思细腻的孩子们很容易捕捉到家长的焦虑情绪,因此家长应该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善用积极语言引导孩子。

首先,家长要科学的看待这种焦虑,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要合理的进行安抚,缓解幼儿的焦虑感,而不是一味的哄或者斥责。

其次,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前来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分离时可以和孩子拥抱、亲吻告别,并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并不会因为短暂的分离而改变,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最后,在接孩子回家后可以引导孩子去回忆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今天在幼儿园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呀?”“今天在幼儿园又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吗,跟妈妈分享一下。

”“幼儿园老师说你今天主动和别人分享了玩具,真棒呀。

”家长们可以善用积极言语让幼儿接受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自己无法处理的事
情,例如不会自己脱裤子,不会自己脱衣服等。

因此,在入园前,家长要从生活上打好基础,保证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吃饭、睡觉、脱鞋、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

并且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遇见里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要及时找老师寻求帮助。

其次,家长也需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地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结交朋友,在交往中,让孩子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协商等交往技能。

(三)积极配合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
为了孩子们能够顺利地度过入园焦虑期,老师们经常通过微信公众号、群聊、家园天地、等分享相关的育儿通讯、也会发布一些亲子活动的任务需要家长完成。

因此,家长需要多留意班级老师公布的消息,积极配合幼儿园及老师的工作。

家长也需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增进对自己孩子的熟悉,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

当发生问题的事情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三、家园合作,共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一)提前让幼儿接触新环境,减少幼儿不确定感
新生幼儿抗拒上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幼儿园的新环境感到害怕,对班级里的老师、同学感到陌生,这种害怕和陌生感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情绪。

为了减少幼儿的不确定感,幼儿园应该做出一些对策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我国学者王巧婧提出预入园亲子训练法来缓解新生幼儿入园焦虑情绪,幼儿正式入园前三个月左右,家长和孩子共同到幼儿园,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活动,双方逐渐熟悉幼
儿园环境、教师、活动方式、行为规则、生活规律等,以缓解幼儿入园焦虑,促进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首先,幼儿园可以将正式开学前半个月作为“幼儿园的开放日”,为新生幼儿提供提前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机会,家长们可以带自己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参观、游玩、认识老师、结交新朋友。

其次,幼儿园在周末可以组织一次“带着爸爸妈妈上幼儿园的活动”,让老师组织本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整地感受一次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并在家实行;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够提前感受幼儿园生活,入园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家园合作,相互配合做好幼儿的入园准备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告知家长该为孩子入园做出哪些准备,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家园通知栏”里建议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和提高自理能力的准备,并给予一些能够缓解家长焦虑及孩子焦虑的小妙招,一方面帮助家长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以免影响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及老师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每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民主型的家长能够充分给予孩子自信心、安全感、主动权,这样的孩子往往在新环境中能够主动去探索新事物,适应能力更强;专制型家长容易过分地要求孩子达到自己设
定的目标,但孩子的反应往往没有家长预期的那么好,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等性格特征,面对新环境新事物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只是有些家长并不知道正确的育儿方式,因此,幼儿园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为家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