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
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
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
=比例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实际距离
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2例2,并观察示意图。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北京地铁2号线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
【学情预设】预设1:77×30000=2310000(cm)=23.1 (km)。
预设2:77÷300001
=2310000(cm)=23.1 (km)。
预设3:30000cm=300m ,77×300=23.1 (km)。
预设4:解:设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cm 。
1
30000773000023100002310000cm 23.1km
=
=⨯=77x x x =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3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所以用77×3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预设2:我是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决问题的,用77÷
400000
1
来求出实际长度。
(教师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
预设3:我把30000cm 换算成4km ,表示图上距离1cm 相当
于实际距离4km ,直接用77×4求出实际长度是23.1 km 。
预设4:我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来解答。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例2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交流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4种方法中,前面3种都是算术法,第4种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再来解答的。
说一说,列出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算出的x 的值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列出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的意义,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算出的x 的值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单位还是厘米,最后还要注意将厘米换算成千米。
师:大家用这么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用思维更直接的列比例的方法。
3.检验反思。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也检验了我们的解答正确。
但如果仅仅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会怎样检验呢? 【学情预设】预设1:化简77cm ∶23.1 km ,看得到的比例尺是不是1∶30000。
预设2:把23.1 km 换算成2310000cm ,再用2310000×300001,看是否等于77cm 。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预设3:用23.1 ÷4=77(cm)也可以检验。
师:同学们的思路真开阔,会根据比例尺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和检验反思。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时去掉了原例题中的比例尺,是尝试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问题思考所需要的条件。
这样做,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调动起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2“做一做”。
师:题目中有哪些要求,在组内说一说。
【学情预设】题目要求先把图中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注意提
醒学生易错的地方,由于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
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或实际距离是
图上距离的
几倍,
它们的单位是相同
的,
当图上距离是cm 时,
求出的实际
距离的单位也是cm 。
尺,再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还要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学情预设】图中的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 相当于实际距离600m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60000。
经过测量,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大约是3cm 。
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
3×600=1800(m);3÷600001=180000(cm),180000cm=1800m 。
还有
列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 cm 。
3∶x =1∶60000 x =180000 180000cm=1800m
师生一起检验。
师:请你在图中随意选择两点,量出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综合比例尺的改写、测量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科书素材,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应用。
2.独立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第8题。
3.独立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第5题。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有的学生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应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灵活解决问题,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是正确的都要予以肯定。
板书设计
教学笔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例尺的应用。
结合教科书例题,通过创设情
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案来解答求实际距离的问
题,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
地方是单位换算,还有少数学生将求图上距离和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混淆了导致出错,教师要注意检验环节的落实。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距离是8cm。
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A城出发,同时,另一辆汽车以60
千米/时的速度从B城出发,两车相向而行。
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