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图第一讲:三角形概述教学内容本讲内容涉及三角形角度计算的知识点,在人教版课本第十一章中学习,在本系列教材初二第1册第一节中已学习过.专题1 三角形角度转换基本图形的应用专题2 三角形角平分线基本模型专题3 三角形内、外角度转换专题4 角度转换基本模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应用专题讲解专题1:角形角度转换基本图形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已知∠C=54°,∠E=30°,∠BDF=130°,求∠A的度数.AECFB D(2012,江岸区期末)【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PE ⊥AD 交直线BC 于点E . (1)若∠B =35°,∠ACB =85°,求∠E 的度数;(2)当P 点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猜想∠E 与∠B 、∠ACB 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BC AD P练1.2:如图,已知∠CGE =120°,求∠A +∠B +∠C +∠D +∠E +∠F 的度数.αBCGEAFD练1.3:如图,求:∠A +∠B +∠C +∠D +∠E +∠F = 度.A CD EF B PI专题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基本模型【例2】如图,△ABC 中,∠A =50°,点P 是∠ABC 与∠ACB 平分线的交点.AC B PAC BDEP AC B FP图1 图2 图3(1)求∠P 的度数;(2)猜想∠P 与∠A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 是∠CBD 与∠BCE 平分线的交点,∠P 与∠A 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4)若点P 是∠ABC 与∠ACF 平分线的交点,∠P 与∠A 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2.1:如图,BE 是∠ABD 的角平分线,CF 是∠ACD 的角平分线,BE 与CF 交于点G ,∠BDC =140°,∠BGC =110°,求∠A 的度数.D BA CGEF练2.2:(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 放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分别经过点B 、C .△ABC 中,∠A =30°,则∠ABC +∠ACB = ,∠XBC +∠XCB = .B X ZYAC图1(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 的位置,使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仍然分别经过B 、C ,那么∠ABX +∠ACX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 +∠ACX 的大小.B X ZYAC图2练2.3:(1)如图1,求证:∠CDB =∠A +∠B +∠C .C ABD图1(2)如图2,∠ACD 的平分线与∠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A ,∠CEB 和∠CDB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C ABD E图2(3)如图3,若∠ACE=13∠ACD,∠ABE=13∠ABD,猜想∠A,∠CEB和∠CD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写出结论,不必证明)E CD 图3【变式】已知△ABC中,∠BAC=100°.B AOBAO1O图1 图2 图3(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2014,光谷实验10月月考)专题3:三角形内、外角度的转换【例3】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1)如图1,试问∠1,∠2与∠C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2)若点C′在△ABC的外部,如图2所示,试问∠1,∠2与∠C之间又有何关系?为什么?21AC FBEC'21ACFBE C'图1 图2(2014,江汉区期末)【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3.1:如图,△ABC 中,∠ABC =∠ACB ,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直线AC 上一点,且∠ADE =∠AED ; (1)求证:∠BAD =2∠CDE ;BACDE(2)如图,若D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BACDE【例4】如图,BP 是∠ABC 的平分线,DP 是∠CDA 的平分线,BP 与DP 交于P ,右∠A =40°,∠C =76°,求∠P 的大小.ABDCP【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3.2:如图,∠DAB 和∠BCD 的平分线AP 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M ,N .在图中,(1)若∠D =40°,∠B =36°,试求∠P 的度数;(2)—般性结论:若∠D 的度数为x ,∠B 的度数为y ,则∠P 的度数为 .ABDCMP N【例5】如图,△ABC 中,∠B >∠C ,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DAE =12(∠B -∠C ).BCAD E【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3.3: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12(∠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BACD E BACDA'E图1 图2专题4:角度的综合和实际应用【例6】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3°,∠NBC=86°,则海岛B与灯塔C相距海里.BCAN【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4.1:(1)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6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5°方向,则∠ACB 的度数是( ).ACB北南A .80°B .75°C .85°D .70° (2)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是多少度?【原题40°,个人认为改为80°更适合.】D ABC E北北(2014,光谷实验10月月考)【例7】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BF 交AE ,AD 于点G ,H ,∠C >∠ABC ,下列结论:①∠AGB =90°+12∠C ; ②∠C -∠ABC =2∠EAD ; ③∠BFC +∠AEC =180°;④∠AGB +∠BHD -∠EAD =180°, 其中正确的有( ). BACE D GHF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4.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AB =20°,∠ACB 的平分线与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连接AE ,则∠AEC 的度数为( ).C DA EA.10°B.30°C.35°D.45°(青山,13-14期中考试)专题5:角度转换基本模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应用【例8】如图1,△AOB与△COD是两个可以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点均在坐标轴上.(1)如果B(0,一3),S△COD=9,请写出点A,C,D的坐标;(2)如图2,∠ADC的平分线DE所在直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F,求∠F的度数;(3)如图3,M是线段AD上任意一点(不同于点A,D),作MN⊥x轴交AF于点N,作∠ADE与∠ANM 的平分线交于点P,在(2)的条件下,能否求出∠P的度数?说出你的理由,若能求出,请写出解答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2013,江岸区期末)【解析】(1)∵△COD与△AOB完全重合,∴OB=OD,OC=OA;∵B(0,一3),∴OB=3,则OD=3,∴D(3,0);∵S△COD=9=12·OD·OC,∴OC=6,∴C(0,6),A(6,0).(2)∵DE平分∠ADC,AF平分∠OAB,∴设∠CDE=∠EDA=x,∠DAF=∠BAF=y;∵x=y+∠F,而∠OAB=∠OCD=2y,∴2x=2y+90°,∴x=y+45°,∴∠F=45°.(3)∵DP平分∠EDA,PN平分∠MNA,∴设∠EDP=∠PDA=x,∠MNP=∠PNA=y,则∠P=90°-x-y;而∠F+180°-2x+180°-2y+90°=360°,∴2x+2y=90°+45°=135°,∴x+y=67.5°,∴∠P=90°-67.5°=22.5°.【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5.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4,1),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C平分∠OAB.(1)求证:∠OAC=∠OCA;图1(2)如图2,若分别作∠AOC的三等分线及∠OCA的外角的三等分线交于点P,即满足∠POC=13∠AOC,∠PCE=13∠ACE,求∠P的大小;图2(3)如图3,若射线OP,CP满足∠POC=1n∠AOC,∠PCE=1n∠ACE,猜想∠OPC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用含n的式子表示).图3 (2013,江岸区期末)分级检测 A 级1.画△ABC 的BC 边上的高AD ,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ACDA BC DD A BCABCDA B C D2.如果在△ABC 中,∠A =70°-∠B ,则∠C 等于( ). A .35° B .70° C .110° D .140°3.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6 B .7 C .8 D .94.如图,△ABC 中,∠B =45°,∠C =75°,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则∠DAE 的值为( ).BD ACEA .15°B .30°C .45°D .25°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 cm 和7 cm ,且第三边边长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 6.(1)在△ABC 中,∠C =60°,∠A =3∠B ,则∠A = ,∠B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3)在△ABC 中,∠A ∶∠B ∶∠C =1∶3∶5,则∠A = ,∠B ,∠C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是5∶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如图,△ACD 的外角是∠ =∠ +∠ ,△ABD 的外角是∠ =∠ +∠ .AB CD9.如图,∠ABC =40°,∠ACB =60°,BO ,CO 平分∠ABC 和∠ACB ,DE 过O 点,且DE ∥BC ,则∠BOC = °.BACOD E10.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A BCD EF11.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A B EDF HCG IB 级1.(1)在图1中,猜想∠A +∠B +∠C +∠A 1+∠B 1+∠C 1= °; (2)试说明你猜想的理由.(3)如果把图1称为二环三角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A 1+∠B 1+∠C 1;把图2称为二环四边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D +∠A 1+∠B 1+∠C 1+∠D 1;把图3称为二环五边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D +∠E +∠A 1+∠B 1+∠C 1+∠D 1+∠E 1,请你猜一猜,二环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只写结果)BCA 1B 1C 1A AB CDA 1B 1C 1D 1A B DE A 1B 1C 1D 1E 1图1 图2 图32.如图1,△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A 1. (1)分别计算出当∠A 为70°,80°时∠A 1的度数;(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A 与∠A 1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3)∠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A 2,∠A 2BC 与∠A 2CD 的平分线交于A 3,如此继续下去可得A 4,…,A n ,请写出∠A 6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4)如图2,若E 为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 ,∠AEC 与∠ACE 的平分线交于Q ,求∠Q +∠A 1的度数.BC AD A 1B C A DA 1EQ图1 图2课后反馈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不可能是这个三角形外角的是( ). A .115° B .120° C .125° D .130°2.如图,已知∠1=20°,∠2=25°,∠A =35°,则∠BDC 的度数为( ).21DAB A .50°B .80°C .70°D .60°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 C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和它不相邻的外角 D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180°4.如图,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 .215.如图,∠1+∠2+∠3+∠4=( ).40°3421BC EAD A .100°B .200°C .280°D .300°6.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BP ,CP 分别平分∠ABD ,∠ACD ,且交于点P . (1)若∠A =70°,∠D =60°,求∠P 的度数; (2)试探索∠P 与∠A ,∠D 间的数量关系; (3)若∠A ∶∠D ∶∠P =2∶4∶x ,求x 的值.AD COPE F B7.如图1,已知在△ABC 中,AE 平分∠BAC ,∠C >∠B ,F 为AE 上一点.且FD ⊥BC 于D . (1)试推导∠EFD 与∠B ,∠C 的大小关系;DBCA E F图1(2)如图2,当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图1的其余条件都不变,你在(1)中推导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BCAD FE图2下次课必背1.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2.基本图形的结论.3.两内角角平分线夹角与顶角的关系、一内角一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顶角的关两外角平分线夹角与顶角的关系.4.三角形中共一个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另两个内角的关系. 5.多边形内角和:n 边形内角和=(n —2)×180°; 外角和:多边形外角和=360°. 6.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条数为n -3,所有对角线条数为(3)2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