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后习题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后习题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2、能力目标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四、整体感知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1.重返联合国。

(1)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1)原因。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中国方面:打破苏联的威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五、教具准备纪实影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美国孤立新中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台湾厅”“于右任的思乡之情”。

1.图片:联合国徽章、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尼克松。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活动设计1.学习竞技场。

将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知识竞赛的方式,反馈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合知识、互助协作的精神。

通过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游戏中学习:找朋友。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将相关内容(如阿尔及利亚、安理会、上海、尼克松、乒乓球等)做成纸板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归属的组别,并说明理由。

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渗透、整合。

3.历史探寻:中美关系中的“握手”真相。

将民间津津乐道中美“握手”话题引入课堂,留下悬念,培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考证历史事件真相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恩来总理当年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来往了呀!”你想了解共和国的这段历史吗?二、学习新课一、重返联合国1.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出示联合国徽章)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在宪章上签字的51个国家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至今为止,联合国已拥有成员国191个,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不同性质的国家,在联合国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因此美国控制和操纵了联合国,使之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如印巴分治、巴以冲突、朝鲜问题都是美国利用联合国造成的。

7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加入,联合国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非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主要论坛,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否认联合国的地位及职能。

2.中国重返联合国。

(播放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纪实片段)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之后,理应由新中国的代表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席位,但是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致使台湾当局得以非法窃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达20多年。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美国处于守势。

由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中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至1971年,已有6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而与台湾当局维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55个。

随着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赞成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逐年增多。

1971年,毛泽东点将乔冠华为团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时,机场上有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员和联合国的官员前来迎接。

早有200多名记者等待在那里,尽管有美国警察的阻挡,但中国代表团立即被团团围住、拍照、采访,忙得不亦乐乎。

关于中国代表团的消息随即被各家电视、广播、报刊作为头号新闻,队员由谁陪同、穿着怎样都做了详细报道,宛如看见了一群“外星人”,其中有家报纸甚至用半版篇幅登载了中国的中山装,并称之为“毛泽东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获得通过。

当大会主席宣布“提案通过,立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持续两分钟。

不少亚非国家表示热烈欢呼,甚至跳起舞来,场面之热烈,情绪之高涨,令人惊叹。

同一天,台湾当局宣布台湾“退出”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联合国得到了确立。

此外,世界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所有重要国际组织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的原则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成为世界各国与国际组织发展对华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前提。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1.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的态度: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及经济强国。

为实现霸权主义,美国制定了全球扩张的战略计划,中国是亚洲的重心,也是美国称霸世界无法逾越的中间地带。

蒋介石正好满足了美国扩张需要。

于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的态度:孤立中国。

(播放抗美援朝片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对华政策,企图将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50年代,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发动了朝鲜战争,不久又发动越南战争,从东北和南部威胁中国安全,中美两国直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2.中美关系的缓和。

(1)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从美国方面来看:第一,由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等国家的关系,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致使美国一贯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第二,70年代以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想通过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筹码。

从中国方面来看:第一,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控制和操纵中国,遭到拒绝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协议,并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重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可以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播放中苏关系恶化片段)第三,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乒乓外交。

(播放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片段)尼克松上台后,为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尼克松主动表示“想和中国对话”,并在美国的《时代》周刊上公开表示想来中国的意愿,在公开场合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同时在贸易、旅游等方面采取了具体的行动。

中国领导人注意到美国方面接二连三的引人注目的姿态,及时做出了反应。

毛泽东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夫妇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问北京。

1971年,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美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是中国采取的松动中美关系的重大步骤。

尼克松迅速批准美国运动员赴华邀请,中国利用小小的乒乓球使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被世界誉为“乒乓外交”。

(3)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双方进行了会谈。

全球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密切关注。

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3.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

(播放课件出示地图)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台湾问题不能够完全决定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与总体格局,但制约与牵制着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双方不得不十分重视台湾问题,对之谨慎处理。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始终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处理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台湾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台湾对于双方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1)对中国而言:政治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顾历史),台湾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组成部分。

经济上,台湾海峡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是“大陆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战略要地,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军事上,台湾是东海海域与南海海域军事防御的重要纽带。

(2)对美国而言:美国为实现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需要,建立了大东亚军事包围圈。

东北亚: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驻军韩国,支持亲美的韩国政权。

日本:美国拥有军事基地。

东南亚: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占领了南越和柬埔寨的部分地区,从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使之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菲律宾:美国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

从东北亚到南亚,美国对中国构建了一个军事包围圈,而台湾就是这条军事链条上的一把锁,控制台湾就可以控制中国沿海的港口,控制了沿海港口,就能够控制中国。

因此对于双方而言,台湾问题都必须谨慎处理,否则就会使之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拦路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