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
制度变革
3、早期维新派:学习西方民 主政治 代表:王、郑 4、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 19世纪末 潮 代表:康、梁、谭、 严
器物变革
课堂练习
1.“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 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 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C.宣传中
鸦片战争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 “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 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请回答: ⑴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洋务派、康梁 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学习西方,强国御侮方面,各有什么侧重点? 开眼的先行者:介绍风土人情和军事技术。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引进大机器生产。 维新派:深入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进行政治 改革。 ⑵根据上述问题的思考,总结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先进的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出 现这样趋势的三大主要因素。
中体西用,即在维护 根本目的相同: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制度。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 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 主张 方式、手段不同:是否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上 的前提下,采用西方 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不同(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的实用科技,才能自 格局(中体中用) 强求富。
阶级 目的
地主阶级 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问题: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概念。(自主学 习) “中学”指 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③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谭嗣同 《仁学》 变法 批判专制君权、 宗法等级制度及 纲常礼教、倡导 男女平等 主张人民享有自 由权利;用进化 论观点说明变法 的道理 批判纲常 礼教最激 烈 系统介绍西 方近代文化 的第一人
《 新 学 伪 经 考 》 将西方政治学说 《 孔 子 改 制 考 》 与儒家经史相结 合
严复
《天演论》
围绕维新变法这一主题,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进行了 激烈的思想交锋。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身临其境参 与了这场争论,请你以新闻展板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这场 争论!
整体感知
第一篇章:看世界——炮声惊醒帝国梦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篇章:用西学——中体西用学科技
机器生产图富强
第三篇章:变制度——维新变法立宪政
救亡图存兴中华
第一篇章:看世界——炮声惊醒帝国梦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背景—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鸦片战争失败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经济)
③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动资本主义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 学习的层面由学习技术到仿行制度的层递深化,而且经 历了两次思想论战,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中 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9 世纪40、50年代 代表:林、魏 2、洋务派:中体西用 代表:曾、李、张 19世纪60-90年代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
(1)双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新派 封建顽固势力、洋务派
论 战
(2)内容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实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 面交锋。 (4)影响: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 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 路。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影响:
问题1: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郑观应
图三 早期维新派
1、早期的维新思想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背景
①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 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济:19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西学的广泛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 作用。
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 其目的是 A.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6.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 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 B.思想启蒙作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
救亡图存兴中华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③中法战争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主张: 后期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感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
维新派要变法图强,反对专制,使用的思想理论武器, ——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
即是向西方学来的“人权天赋”,大倡民权,大倡西学。
材料二
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脑子之后转化为具有近代 ——陈旭麓
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远要比千军万马 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①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觉醒; ②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篇章:用西学——中体西用学科技
机器生产图富强
内忧外 患
上面两幅图片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 面临怎样的形势——体用之争的背景?
体用之争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 是什么?李鸿章等人提出了 什么思想?两派本质目的是 否一致?为什么?
李鸿章(洋务派):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 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2.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 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 领,仍保存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有这种基 本思想的包括 ①林则徐 ②洋务派 ③早期维新派 ④维新派 D、③④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3.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压挤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西学东渐”逐步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B、西方思想的传人 C、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代表作: 《天演论》 2、主张:主张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用进化论观点 说明变法的道理 3、评价: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
维新思想小结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评价 为变法提供理 论依据
康有为 共同点:
挽救民族危机;提倡西学、兴民权,实行君 民权 主立宪制:变法革新,发展资本主义。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君主立宪 维新派的宣传家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1)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2)梁启超: 舆论界天之骄子 (3)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4)严 复:启蒙思想第一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 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主张: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结合,宣传君主立宪 ……天赋定理 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与自由平等理念,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康有为 影响:促进了思想的启蒙。 材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 (2)评价: “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 ①为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减小 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变法的阻力; 材料三:“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 原因: 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传统思想影响深厚。 请回答: (1)康有为的代表作品、主张及影响是什么? (2)如何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之法?这样做的原因有 哪些?
1、代表作: 《仁学》 2、主张:批判专制君权、纲常礼教、宗法 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3、评价:批判纲常礼教最激烈的人物
材料一: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 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 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 段 材料二:天行者以物竞为功…… 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 昌,不立者弱,弱乃灭 亡。 ——严复《天演论》
“西学”指 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学为体” 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作为立国的根本 “西学为用” 是指采用西方的科技,实现自强求富。 根本目的是什么? 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 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 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实 践: 洋务运 动
①军事工业 ②民用工业 ③近代海军 ④近代教育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