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

”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 )作用(分数:2.00)A.决定B.依存C.能动√D.调节解析:解析: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而起作用。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其原因就在于人的主观性。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本题不能用“决定”,因为行为需要刺激的引发;同样道理也不能用依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糠变得甜而蜜不甜说明了心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性;“调节”一词的作用太小,用在这里不太合适。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3.当需要对人们的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 )(分数:2.00)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解析:解析:测验法是指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在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

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

隐秘的行为很难进行测量、观察或者实验,但可以通过匿名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4.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分数:2.00)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解析:解析: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

调查法因为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即时的观察,因而具有间接的特点。

5.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 )的具体表现(分数:2.00)A.情感B.意志√C.性格D.想象解析:解析: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6.詹姆士是( )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分数:2.00)A.构造主义B.行为主义C.格式塔D.机能主义√解析:解析: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

7.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分数:2.00)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解析:解析: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处理系统。

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存储、转换并加以利用。

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不是一套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对人本主义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分数:2.00)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格式塔心理学解析:解析: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9.持有行为主义观点的研究者的典型收集数据的方式是( )(分数:2.00)A.只通过人类被试收集数据B.通过问卷和调查收集数据C.从经过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收集数据√D.在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实验室中收集数据解析:解析: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即外显的行为。

行为主义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和主观的。

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注意等。

许多行为主义者把思维看成是简单的默读言语。

行为主义强调实验法,为了使结果科学可信,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控制,因而都是实验室的实验。

这种实验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事实上,很多行为主义的理论都是从动物和儿童被试中得到的,因此,行为主义也被人批评为动物和儿童心理学。

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由于实验室条件与真实条件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受到很多人的怀疑。

因此选C。

10.实验法最独特的优点是( )(分数:2.00)A.得到因果关系√B.产生操作性定义C.找到可能存在的混淆变量D.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几种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验法中,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查因变量的变化,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精确地解释因果关系,这是其独特的优点。

除此之外的任何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都不能够对外在条件进行很好的控制。

因为诸多因素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无法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只能确定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操作性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性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它是实验中对变量进行定义的一种方法。

实验的根本步骤就是对除自变量以外,还有可能对因变量造成影响的其他混淆变量进行严格地控制,从而清晰地观察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找到可能存在的混淆变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它的一个优点。

除实验法外,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都能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实验法独有的优点。

11.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分数:2.00)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知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系统掌握。

在心理学中,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

一个方面是心理过程,它着重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个方面是个性心理,它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统一体。

因此答案为D。

12.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分数:2.00)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人格特征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解析:解析: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伴随状态,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13.认知心理学家最可能同意的观点是( )(分数:2.00)A.当解决问题时,不存在全新的思维方式B.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控制的C.思维既可能是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行为的原因√D.研究者应该致力于研究简单的行为,而不是高级的心理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学派观点的理解与掌握。

认知学派非常强调人的思维在行为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刺激的认知而不是刺激本身。

另一个方面,对行为结果的分析也会导致人的思维的改变,所以C正确。

A不正确,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B和D都是行为主义的观点。

14.魏特海默是( )心理学的创始人(分数:2.00)A.格式塔√B.人本主义C.认知D.精神分析解析:解析: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15.正式建立认知心理学新方向的是( )(分数:2.00)A.卡尔B.皮亚杰C.奈瑟√D.罗杰斯解析:解析: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奈瑟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他在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从榆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

16.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解析:解析: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

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

17.心理特性是通过(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分数:2.00)A.认知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解析:解析:心理特性是通过人们所具有的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意志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18.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一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 )(分数:2.00)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法解析:解析:测验法是指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观察法是靠观察获得数据;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收集被试的各种反应数据;调查法是问大量的被试一个共同问题,从而了解人们的普遍态度等。

19.“我们的行为在于我们有思想"概括了人类行为的( )模型对人的认识(分数:2.00)A.心理动力学B.人本主义C.认知√D.行为主义解析:解析:心理动力学强调本能对行为的作用,人本主义强调了自我实现对行为的激发作用,认知强调思想、思维和认知。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和刺激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20.“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分数:2.00)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解析:解析: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和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精神分析被认为是第一大势力,行为主义是第二势力,人本主义通过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建立起来,称为第三势力。

21.下列理论中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比较大的是( )(分数:2.00)A.原型理论B.特征分析C.精神分析√D.平行加工解析:解析:原型理论、特征分析和平行加工都是认知学派关于人的认知过程中的刺激识别的理论假设。

精神分析对于心理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

22.以下关于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冯特、费希纳认为应该研究心理的结构和功能B.弗洛伊德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C.格式塔心理学者们则主要关注知觉、思维的结构D.班杜拉认为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解析:解析:冯特、费希纳认为应该研究心理的结构,但没有强调研究功能;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新精神分析学派是从精神分析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保存了古典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又对它的某些核心思想和理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改。

代表人物有艾里克森等。

格式塔心理学者们则主要关注知觉、思维的整体,反对研究成分,也就是反对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成结构;班杜拉认为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