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一、单选题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
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
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B2.C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
故选B。
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
故选C。
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
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
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
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D项错误。
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
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
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B.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C.三亚受海洋影响最明显D.西安和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8.关于三类谷物种植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水稻种植区面积大于小麦种植区B.云贵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植玉米C.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D.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7.D 8.C【解析】第7题,由图示气温数据特征可知,我国1月气温整体南高北低,受地势等因素影响,中间往往有波动,如北京(-4.6摄氏度)相对于太原(-6.6℃)偏北,但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图中哈尔滨与三亚1月份的温差为41.4 ℃,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大于41.4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都较大;秦岭——淮河一线为1月份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图中西安和郑州气温最接近0℃。
第8题,由图可知水稻发芽适宜温度是18—33℃,玉米发芽适宜温度是18—26℃,小麦发芽适宜温度是12—18℃;冬季我国气温大部分偏低,不能够满足水稻发芽适宜温度,所以水稻种植区面积小于小麦种植区;云贵高原地区地处我国西南,气温相对较高,适宜种植玉米;夏季海南岛各地气温高,不适合种植小麦,所以不可以随时播种;西安地处暖温带,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9~11题。
9.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城乡差距 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10.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 B.0.7亿C.1.0亿 D.1.3亿11.“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9.C 10.B 11.D【解析】第9题,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其他原因都不会导致“空巢家庭”迅速增加。
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预计到2040年,“全面二胎”政策增加的0~14岁人口大约是15.5×19%=2.94亿人,“单独二胎”政策14×16%=2.24亿,两者相差约为0.7亿人。
第11题,“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家庭负担和多因素有关,“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家庭负担可能会加重,但不一定持续加重;“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不会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会导致人口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A.甲、乙B.乙、丁 C.甲、丙D.丙、丁13.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12.B 13.A【解析】第12题,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洋上夏季气温低,所以丁区域温度低于28°C;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C;而甲地的海拔低,其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C;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C。
第13题,从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M地的气温低于26°C,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M地是因地势最高,而导致气温低于周围地区;但是M地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与周围地区没有特别不同。
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
图示为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
读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推测,甲最有可能是( )A.吉林 B.上海 C.新疆 D.贵州15.有关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发展灌溉排水系统 B.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C.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 D.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14.B 15.B【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甲地的水田、菜地比重大,且菜地比重大于水浇地,说明城市化水平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大;无旱地和望天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地区,上海市最适合。
第15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可以发展灌溉排水系统、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人工降水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如云层的厚度,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等。
读“我国四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占全国比重图”,完成16~17题。
1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7.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 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 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16.B 17.D【解析】第16题,读图,根据图例,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
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
③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
④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
第17题,结合前面分析,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
应是北方地区。
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应为南方地区。
③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应为西北地区。
④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应为西南地区。
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8~19题。
18.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19.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18.A 19.D解析第18题,沪杭高铁的开通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贸易、旅游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19题,沪杭高铁是客运线路,通车后会大大加快人口的流动,促进人口的迁移,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20~21题。
地区①②③④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lO℃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20.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21.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20.A 21. B 【解析】第20题,结合题目所给地气候资料确定①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热带季风气候,③地是寒温带气候,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