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凭借其狂傲的独立人格,广阔的伟岸胸襟,不羁的豪放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展示了盛唐的魅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基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课程学习,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进行了一些浅薄的研究和学习。

下面我将对李白的诗作的艺术个性做一些分析。

一、富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神奇瑰丽。

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

如《北风行》开篇六句“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

借助了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及夸张的渲染,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愁惨的气象暗示了社会的黑暗恐怖和国家的危难。

字里行间,严寒扑面而来。

他喜好从高处远处深处着眼,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描绘出景物的雄奇壮阔,将山水展示得活灵活现。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用比喻夸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

先说开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极写天姥山的高大,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

中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前四句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后两句,当天门洞开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在这烘托下,诗的气势逐渐升高,并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奇异玄幻的色彩。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

诗人的思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这奇特的构思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惊心动魄。

李白的行笔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

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极尽浪漫主义气息,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二、清新明快,口语化民歌化,亲切率真
李白诗歌的特点,可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

如《山中问答》:“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桃花流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璞玉一般的语言,却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

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
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更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简洁的言语中,蕴含着明快的格调,使得这首五言绝句意蕴丰富而明了直白。

读来琅琅上口又不失风味。

《越歌词》中的其三写道:“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诗歌活泼自然,清丽率真,浑然天成。

明胡应麟《诗藪》卷四评论道:“太白多率语。

”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使得李白的诗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亲切。

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招呼、劝酒之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酒酣耳热时的高喊了,写得自然、贴切,很好地烘托了当时豪饮的气氛,读来倍感亲切,场景中的人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说:李白“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这与李白的“兴酣落笔”是分不开的。

李白的诗多数都是有感而发之作,往往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正使得他的诗作如诉家常,娓娓道来,真挚的情感,都在其平铺直叙中流淌。

如《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绝句,大多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和畅游自然中获得的情思和感悟,所表现出的诗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亲切,极富生活情趣。

如《静夜思》,其中没有华美的词藻,也无奇异的想象,只是将思乡人那共同的身影与浓郁的怀想之情以简笔描绘,便赢得了游子们的共鸣和感概。

正如林庚先生所说,“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这使得他的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


李白,他“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

三、强烈的的自我主体意识,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蔑视权贵,毕生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以及个性的解放。

李太白的诗歌创作重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与他那炽热的感情和不屈己的个性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他的诗歌不矫情不做作,一如诗人本色。

读他的诗文,就如同见其本人。

当李白被诏入京,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狂喜和豪情,那种孩童般的毫不掩饰的情态跃然纸上。

而“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诙谐的语气反映了一种春风得意的心情。

李白性格高傲,心胸豁达,性情豪侠而又浪漫,加上才华横溢,使他喜欢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率真,丝毫不加掩饰。

最能表现这一艺术个性的,当属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

诗人与岑、元二三好友相聚,对酒当歌。

却将文章写得豪迈旷达。

他劝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握现有的机会,活于当下。

他看似安于做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酒徒,却笔锋一转,以奔腾激荡的情感书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浩浩汤汤奔流的强烈自信,如神来之笔出色的展示了诗人心胸之宽广,内心世界之丰富幻变。

而篇末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将李白的豪气万千,快意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是性情中人,他讲求人生快意,希望生命之流如同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他的诗作情感表达汹涌澎湃,正如李白本人的澄明与奔放。

他将自我的所有展示在世人面前,他所表现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片赤诚的拳拳之心,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正如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准。


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他是一位遗世而独立的天才歌手。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使后世万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共鸣。

[1]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明朝
[2] 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3] 赵翼《瓯北诗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歌德《歌德谈话录》1824年4月1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