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出现的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

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的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诗人,隐居读书、漫游山水、追求功名、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不像杜甫、白居易那样长于细致客观的描绘,而是经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作直捷爽快的抒发,他的诗不是回旋掩抑,而是喷薄而出,奔腾直泻。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三)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与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四)与浪漫主义精神相适应的诗体形式——乐府歌行诗
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
挟着强大的力量。

因此,在诗体的选择上,他较少运用多有限制的律诗,而偏爱便于纵横
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歌行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而且,这一类诗体在李白
那里,比前人更为放纵自由。

李白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的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

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不是生活的逻辑,而是
情感的踪迹。

二、气魄宏大的壮美意象和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并存,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特色李白
诗歌与其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相联系,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景象。


白对体积巨大的事物似乎格外倾心,大江、大河、沧海、高山、天
空,以及大鹏、巨鱼、长鲸等无不是其描写的对象,并将它们置身于异常广阔的空间
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了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

李白主要以乐府歌行一类的古体诗震动诗坛。

乐府歌行利于表达一气直下的情感,从
而使李白诗歌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但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的优美情韵是李白诗歌意象美的另一个方面。

这在其格律诗中表现更为突出。

李白的格律诗,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既自然,又含蓄,
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达到格律诗的最高境界。

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
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
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

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

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
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
以提炼、升华。

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发展,李白则融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
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

他有很多诗篇的用语就是直接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的,如《静夜思》系从《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一篇化出;而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他的《上三峡》诗则是以古代民歌
《三峡谣》为张本改造而成。

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还有许多诗篇,虽然不是直接由民歌改造而来,却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风格,
深得民歌韵味。

如: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城见杜鹃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但是,并不是说李白的诗歌语言局限在乐府民歌的范围,实际上,他也广泛汲取了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除去雕饰,浅显明白,而且是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

总之,李白善于博采前人的成就而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