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37
国际贸易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37
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国际贸易1/3强是在跨国 公司内部进行的,而且内部贸易涉及了商品、劳务和技术的各个领域。
跨国公司实行内部贸易即是内部分工的需要,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
现。
第二节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一)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又称特定优势 理论,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和主流,是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 默(Stephen Hymer)在其1960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本国公司的国际性经营: 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来的。
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风险,以及东道国革命、政变等风险;后者指东
道国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等。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九)
• (六)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比重大
•
企业的内部贸易是与经过市场交易的外部贸易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在
跨国公司内部展开的贸易,即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子
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内
国家,使得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资本输出实现了世 界范围的生产国际化和社会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及各国对国际分 工的依赖。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停滞不前,数额增加极为
有限,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和比重却有相当程度的增加。两次世界大 战期间,大部分向外扩张的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技术先进的新兴工业,或者是 大规模生产消费产品的行业。
• (五)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
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经
营环境,复杂的经营环境在给跨国公司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的
同时,也使它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除了正常的商业风险外,跨国公司
还面临着国际经营所特有的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前者指国际经济往
来活动中由于政治因素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包括东道国对外国资产
• (三)行为特征标准(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Criterion):是指 跨国公司应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以 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
• 阅读卡1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二)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系。在组织机构上,跨国公司往往会相应地改变原来的集权管理,将原
先集中在总部的权力适当下放给下属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实行分权管
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七)
• (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进步已成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
润、争夺市场、增强自身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型跨
势。在海默、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后来的约翰逊(H. G.
Johnson)、卡夫斯(R. E. Caves)以及曼斯菲尔德(E. Mansfield)等人
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提出了以下几种垄断优势,其中海默特别强调了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第五章
主编:刘丁有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三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新进展 第四节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一)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
(一)基本观点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1.市场不完全 (1)商品市场不完全 (2)要素市场不完全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
第二节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二)
• 2.垄断优势的类型
•
人们确信,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拥有一种或几种垄断优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三)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
•
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在战后初期具有恢复性质,
后迅速发展,代初开始至80年代末
•
该阶段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增强,跨国
国公司是当代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其实力主要体现在它们
拥有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开发能力。跨国公司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
竞争中保持领先,就必须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
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技术领先地位带来的丰厚市场回报,又激励着跨
国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八)
量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六)
• (三)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
•
在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法规、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
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以更好地满足东道国当地的
实际情况,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与东道国政府建立融洽的关
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
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 (一)结构标准(Structural Criterion):是指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经营的标准与尺度。
• (二)经营业绩标准(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riterion):是指 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 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
公司迅速崛起,美国跨国公司的地位相对受到削弱,国际直接投资格局逐步
由美国占绝对优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
• (1)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 (2)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趋势 • (3)企业兼并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手段 • (4)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 (5)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区域内投资的主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