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捉意外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捕捉意外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捕捉意外生成, 让课堂更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探讨、相互接纳、获得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师生全方位的互动的过程,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由于知识、经验、思想和参与的兴致等不同,往往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行为、思想在课堂中相互作用,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而又有意义的生成,这种生成的资源来自课堂本身,具有真实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亲近感,比一般的教材资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及时捕捉这种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才会更精彩。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意外生成资源,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呢?
1.捕捉和利用意外不确定事件资源
有人估算过,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至少要做出30 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学生中的“另类”声音。

课堂上教师到底是关注结果还是关注学生?如果你关注了学生就会发生教学过程的
“意外生成”,就会产生资源。

一堂好课的精彩之处就是抓住了这个资源,不断地引领。

吴正宪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育智慧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知识与知识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碰撞,情感与情感的融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捕捉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所限,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一些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将可能出现的错误人为地控制或避免。

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抓住课堂中这些不期而遇的资源,事实上,这种错误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位老师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出示了35-9 这道题,有一位同学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35-9=34 。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老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错误资源,追问:“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直面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生命在尊重中激活。

这样的追问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的课堂评价,这样的追问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疑惑或需求。

在教
学中,如果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过程体验得到充分展示,也就是捕捉这种意外生成的疑惑或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冲动,生命活力也就在探究中得以展现,如一位老师教学“年月日”,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充分交流讨论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有闰年和平年之分呢?”这位老师对学生的疑惑和需求没有采取避退的态度,而是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及时地给学生解除了疑惑,
满足了学生的渴求,不但使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莫大的作用。

4.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能力等存在差异,学习的方式、速度、收效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

这会为课堂带来各种可能。

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就有不断涌现出的生命信息,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那些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5-8= ?,用成人的观点看,“想加法算减法”的办法是最好的,它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快想出得数。

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很难想到这种方法。

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去减;用15-5-3=7 ;用10-8+5=7 ;用15-10=5,5+2=7,等等。

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也许是非常慢的,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印象十分
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会在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

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 21 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

课堂在“动态”中生成,是数学《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灵动与鲜活,而且体现了学生的独立与个性。

这势必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利用与创造“意外资源”。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等各种教学机智,捕捉课堂中的“意外”生成资源,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质疑中碰撞,在对话交流中得到绽放,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