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参考答案

第2章 供求均衡和价格决定四、计算题1.解:(1)将需求函数P Q d 550-=和供给函数为P Q s 510+-=带入均衡条件s d Q Q =,有:50 – 5P = –10 +5P得:P e = 6将P e = 6 带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Q e = Q d = Q s = 20。

(图略)(2)将新需求函数P Q d 5601-=和原供给函数P Q s 510+-=带入均衡条件s d Q Q =1,有:60 – 5P = –10 +5P得:P e 1 = 7将P e 1 = 7 带入新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Q e 1= Q d 1 = Q s =25。

(图略)(3)将原需求函数P Q d 550-=和新供给函数P Qs 552+-=带入均衡条件2s d Q Q =,有:50 – 5P = –5 +5P 得:P e 2 = 5.5将P e 2 = 5.5 带入原需求函数和新供给函数可得Q e 2= Q d = Q s 2 =22.5。

(图略)(4)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规律为需求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3.解:根据需求函数Q P -=100可得反需求函数Q = 10000 – 200P + P 2 需求价格弹性QP P Q P dP dQ e d ).2200(.+--=-= (1) 当价格P 1=6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Q 1 = 1600当需求量Q 2=90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P 2 = 70将上述两组数据分别代入(1)式 得316006080160060)602200(1=⨯=⨯⨯+--=d e 67.4324900706090070)702200(2≈=⨯=⨯⨯+--=d e 所以,当价格为60时,需求弹性为3,当需求量为900时,需求弹性约为4.67。

4.解:(1)根据需求函数P Q 210-=可知,PP P P Q P Q P dP dQ e d -=-=--=-=52102).2(. (2)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为当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低价格可增加收益;当商品需求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可增加收益;当商品的需求弹性为1时,价格变化,收益不变。

根据(1)中的结果可知:当P >5 – P ,即P > 2.5时,e d > 1;当P <5 –P ,即P < 2.5时,e d <1。

同时根据需求函数P Q 210-=,可知价格应该介于0和5之间,即0 < P < 5。

所以,当2.5 < P < 5时,e d > 1,若想增加总收益,应该降低价格;当0 < P < 2.5时,e d < 1,若想增加总收益,应该提高价格。

5.解:结合收入需求函数M = 90Q 2和收入弹性公式可得:5.02190.1801.2====Q Q Q Q M dM dQ e M 因此,当收入为9000或者其他水平时,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为0.5。

6.解:(1)市场需求函数为个人需求函数的加总,即Q D = 120000 – 20000P市场供给函数为单个厂商需求函数的加总,即Q S =20000P市场均衡时Q D =Q S ,即120000 – 20000P = 20000P可得:P = 3,Qe = Q D =Q S = 60000(2)新的个人需求函数为 d’=14 – 2P新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 D’ = 140000 – 20000P市场均衡时140000 – 20000P = 20000P可得:P = 3.5,Qe = Q D’ =Q S = 70000(3)新的厂商供给函数为s’ = 40 + 20P新的市场供给函数为Q S’ = 40000+20000P市场均衡时120000 – 20000P = 40000+20000P可得:P = 2, Qe = Q D =Q S’ = 80000(4)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新的厂商供给函数为 s = 20 ( P – 2 ),即s = 20P – 40则市场供给曲线为Q S’ ’= 20000P – 40000市场均衡时:120000 – 20000P = 20000P – 40000可得:P = 4,Qe = Q D = Q S’ ’ = 40000相比(1)中的结果,价格上升了4 – 3.5 = 0.5美元均衡产销量减少了80000 – 40000 = 40000单位消费者负担的税额为4 – 3 = 1美元,生产者负担的税额为2– 1 = 1美元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 2*40000 = 80000美元7.解:(1)当x 产品销量为100单位,即需求量为100时,其价格为:Px = 1000 – 5×100= 500当y 产品的销量为250单位时,其价格为:Py = 1600 - 4×250 = 600 根据弹性公式QP dP dQ e d .-= 110050051.=⋅=-=x x x x dx Q P dP dQ e 6.025060041.=⋅=-=y y y y dy Q P dP dQ e (2)需求交叉弧弹性公式为x y y x xy Q P P Q e .∆∆=其ΔQx = 75 – 100 = –25Py ’ = 1600 – 4× 300 = 400ΔPy = 400 – 600 = –200 因此75.010060020025.=⋅--=∆∆=x y y x xy Q P P Q e (3)因为B 公司产品y 的需求弹性为0.6,即缺乏弹性,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因降价而导致销售量增加的比例小于价格下降的比例,销售收入会下降。

因此,B 公司若谋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采取降价策略是不合理的。

第3章 消费者均衡和价格决定四、计算题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下图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3元。

某消费者均衡图(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 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 点的边际替代率。

解:(1)I=P 1X 1=90(2)P 2=I/X 2=90/20,得P 2=4.5(3)根据I=P 1X 1+P 2X 2,预算线的方程为2X 1+3X 2=60(4)预算线的斜率=-P 1/P 2=-2/3,(5)MRS 12=MU 1/MU 2=P 1/P 2=2/32.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 =20元和P 2 =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他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1)由于212222116,3MU X X U MU X U X X ='=='= O X 1 X 2 A BUEI=P 1X 1+P 2X 2 3020均衡条件:MU 1/MU 2=P 1/P 2 30/206/32122=X X X (1)20X 1+30X 2=540 (2)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 1=9,X 2=12(2)38883U 221==X X3.假定效用函数为U =q 0.5+2I ,q 为消费的商品量,I 为收入。

求需求曲线。

解:根据题意可得,商品的边际效用5.05.0-=∂∂=q qU MU 单位货币的效用为2=∂∂=IU λ 若单位商品售价为P ,则单位货币的效用λ就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价格,即 PMU =λ 于是得,P q PI U q U 5.05.02,-∂∂==∂∂即 进而得,2161pq =,这就是需求曲线。

4.考虑某消费者购买商品A 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假定消费者关于商品A 的需求函数为Q =0.02-2P ,收入I =6500,商品A 的价格P =20。

如果目前的商品A 的价格上升为P =40。

求商品A 的价格变化的总效应是多少?其中,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又分别是多少?解:Q 1=0.02×6500-2×20=90Q 2=0.02×6500-2×40=50总效用为50-90=-40由替代效用定义知,消费者应保持实际收入不变,因此应增加收入(40-20)×90=1800 Q 1=0.02×(6500+1800)-2×40=86替代效应:86-90=-4收入效应:-40-(-4)=-36第4章 生产理论三、计算题1.解:(1)平均产出函数为:AP =Q/L =21+9L-L2边际产出函数为:MP =dQ /dL =21 + 18L-3L2(2)首先确定合理投入区间的左端点。

令AP =MP ,即:21 + 9L- L2=21+ 18L- 3L2求解得到L =0和L =4.5, L =0不合实际,可以舍去,所以,合理区间的左端点应在劳动力投入为4.5个的时候。

再确定合理区间的右端点。

令MP =0,即:21 + 18L - 3L2=0求解得到L =-1和L =7, L =-1不合实际,应舍去,所以,当使用劳动力为7个的时候,总产出最大。

合理的劳动使用量应在4.5和7之间。

目前使用的劳动力小于4.5,所以是不合理的。

(3)劳动投入最优的必要条件为:(21 + 18L - 3L2)×3=63容易解出L=0或L =6。

L =0不合理,舍去,应有L =6,即使用6个劳动力是最优的。

2.解:由所给条件知道,MPL =8,MPK =12。

因为:MPL /w =8/8=1; MPK =12/10=6/5。

可见:MPL/w <MPK /r由最优组合的必要条件可知现在的50个单位的劳动和60个单位的资本的组合是不合理的。

应该增加资本的使用量,同时减少劳动的使用量。

3.解:(1)生产函数Q =min(5K ,8L)反映了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

本题Q = 100时等产量曲线为直角形式,资本与劳动的必要比例为K/L=8/5。

且5K=8L=100。

即K=20,L=12.5(2)由5K=8L ,推出L K 58= 5858-=-=-=)(L dL d dL dK MRTS4.证明:(1)5.05.0),(K L K L f Q ==5050..)()(),(K L K L f λλλλ=∴5.05.05.05.0K L +=λQK L λλ==5.05.0 ∴ 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