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对接触者的措施
27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学 流行概况 流行过程 临床特征 预防措施
28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 二 十 二 章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 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 传播和流行。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 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 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
表22-2 1953~1999年我流行特征
二、流行分布
时间分布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变异
暴发
人群分布
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发病率6~15岁最高
年龄 发病率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
14
甲型
人类和多种动物
乙型 感染 人
丙型
人和猪(致病性较弱)
8
第一节 病原学
五、免疫力
体液免疫 血凝素抗体 神经氨酸酶抗体 核蛋白抗体 细胞免疫 局部免疫
9
第二节 流行特征
流行概况 流行分布 超额死亡率
10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一、流行概况
全球流感流行的特征 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 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 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旧的亚型即 不再在人群中流行
3
第一节 病原学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抗原变异 分类 致病力 免疫力
4
第一节 病原学
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
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
毒,多为球形,直径80 ~120nm
核糖包膜 : 核糖蛋白 (NP) -RNA (7 or 8 片 断 ) 基质蛋白 (M)
脂质双分子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 学龄儿童是使流感流行范围扩大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 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贮存宿主,亦可能 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组的场所
17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二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传播
18
11
第二节 流行特征
我国流感流行的特征 流行仍以甲型为主 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无论是新亚型出现,还是抗原漂移后亚型内出
现的新变种,国内流行毒株与国外的基本一致 自1977年H1N1再现后,H3N2与H1N1在人群
中共存
12
第二节 流行特征
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的冬 春季节性高峰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三、超额死亡率
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 过相近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
由此计算出的绝对死亡数称为“超额死亡人数” 较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
15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6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三、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 仅有部分交叉免疫
19
第三节 流行过程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温度和湿度 自然灾害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 居住环境
2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监测 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疫情暴发的控制
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 80to120 nm
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
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
素(HA)抗原和神经氨
酸酶(NA)抗原
内抗原 表面抗原
图22-1
第一节 病原学
二、抗原性变异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 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 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
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
25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接种途径
建议采用肌肉、皮下注射接种流感疫苗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 抗原成分
2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五、疫情暴发的控制
预防策略
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 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
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 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2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疫苗应用 疫苗种类的选择 疫苗接种对象
推荐有患重流感危险的人以及某些特殊的人群接种
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
剂量及间隔
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0.5ml 6~36个月儿童,接种两剂,每剂0.25ml,间隔4~6周
5
NP
核衣壳
6
NA
神经氨酸酶,水解唾液酸并促进病毒释放
7
M1
基质蛋白,为结构蛋白,与核衣壳和包膜作用促进装配
M2
膜蛋白,有离子通道功能
8
NS1 非结构蛋白,抑制细胞 mRNA 的翻译
NS2 非结构蛋白,功能不清
第一节 病原学
四、致病力
抵抗力
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
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
2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原则 注意研究样本
对从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样本得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时应 特别注意,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描述,研究单位宜小不宜大。
临床病例的确诊
无论在平时对流感的监测,还是对流感流行的诊断均须注 意要有明确的诊断依据。
减少错误分类
2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二、疫情监测
流感监测目的
了解、掌握我国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 掌握我国流感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 分析我国流感代表株与WHO年度推荐的疫苗株的抗原相 关性 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疫情
监测内容
疫情监测 病原学监测
2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三、流感疫苗
疫苗接种通常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但流感疫 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
变异机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配
6
第一节 病原学
三、分 类
表 22-1 流感病毒基因片段及所编码蛋白
根据基因流节段感编病码蛋毒白 NP和M1抗原蛋特白功能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
不同,分为1 甲(PAB2)、多聚乙酶成(分B)、丙(C)三型
2
PB1
多聚酶成分
3
PA
多聚酶成分
4
HA
血凝素,为病毒粘附蛋白、融合蛋白,是中和抗体的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