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税收基础)

课程标准(税收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学校建设
省财经学校
会计专业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税收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会计专业会计、出纳岗位
授课学时72
XX年XX月XX日
. .可修编. .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介绍税收基本理论,我国税制以及税收管理的课程。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该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税收基础是今后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业务知识。

同时,学习好该课程也是顺利通过会计从业XX考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为今后的工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2 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以各种税种要素为主要知识点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税对于会计的重要性,同时紧密围绕会计从业XX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训练,补充教材上相应的知识容。

2.各章节所呈现的知识容应相互区别理解,也可从会计知识面进行更详细的解释,以便于学生接受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到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体现该课程的多元化。

3.在对税收概论的掌握上,结合各主要税种(尤其是从业考试涉及的主要税种)要素熟练掌握,以练习的式强化理解。

4.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建议理论讲授57学时,实训11学时,复习测试2学时,机动2学时。

3 课程目标
3.1 总体目标
通过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熟知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熟练掌握各种税的计税法和税收征管。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

为学生将通过资格考试和胜任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知识目标
1. 税收概述、特点,税收分类、税法概念及分类;
2. 流转税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计算及征收管理;
3. 所得税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征收管理;
4. 税务代理、税收法律责任及诉讼。

3.3能力目标
1.学生根据学习的容,自己分析计算各税种;
2.对于教材上未涉及但考试大纲存在的容要认真掌握;
3.学会归纳总结税收征管的容。

3.4素质目标
1.树立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格遵守税法的规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
2.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5.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

4 本课程与前续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知识,可以为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同时学习本课程也是学好后续《纳税实务》的基础。

5 课程容与要求
6 教学基本条件
6.1 师资配备
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按照人社部门和会计主管部门要求,完成教师和会计技术职务继续教育项目。

能够每两年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

具备现代职教理念,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法。

6.2 实验实训条件
结合学习编制的校本习题集,以案例为主,贯穿整个税收的理论知识。

6.3 教学资源配置
1.注重习题书应用
由于本课程课标以从业XX考试为主要目的,所以配套的习题集在讲解和学生练习
时就应有所侧重点。

2.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理论知识较复杂或者量大的时候,可以利用PPT等教学仪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

7 教学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突出每个章节的重难点,注重强化案例的训练。

2.激发学生考证的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堂课的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教师自身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教材的容,与现有税收制度相衔接。

4.课堂上以提问,课堂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
5.对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6.税收基础学期总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构成,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50%。

8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依据从业XX考试大纲对《税收基础》教材进行删减
《税收基础》高等教育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
9 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
3.财经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案
10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会计专业。

2.本课程标准所列的各模块总学时和教学容学时为建议学时,不包括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