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中唐文学

第五讲 中唐文学

• 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以五古成就最高。 •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代表作:《观田家》《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描绘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风景画, 诗人偏爱无人赏识的小草和无人光顾的 小舟,表现出恬淡、潇散和退缩的情怀 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第四讲 中唐诗歌
一、中唐诗歌概述
(一)时间界限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至唐文宗太和元年(827)
(二)原因:安史之乱(755年至762年)
杨贵妃
唐玄宗
安禄山
生相守(长生之约)
死别离(马嵬之缢)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之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3)艺术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 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 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二)刘长卿
1. 诗歌创作:主要表现冷落寂寞的情调和惆怅衰瑟的
心绪,显得凄清悲凉。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与钱起并 称“钱刘”。明胡应麟:“诗到钱、刘,遂露中唐面目。”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
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 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 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情。
(三)总体特征:
由盛唐的浪漫热情转向对现实的冷静思考,诗 歌的感情基调,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气 象内敛,意境狭窄。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客观叙述征人岁岁朝朝的征 战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 象,抒发征人久戌边塞的痛苦和 愁怨,表现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谴责。全诗怨而不著一字怨 语,语言精美,对仗精工。
工五言律绝,自称为“五言长城”,诗风清丽洗炼, 温雅闲旷,近于王、孟一派。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 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 高自赏,不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写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情景,诗作 只写刚入江村时一煞那的心理活 动。意境淡雅、幽静而美丽。以 诗人的假设想象,化实为虚,诗 作空灵曲折,表现了作者闲适放 浪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独游寄卫长林
司空曙
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 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 身外唯须醉,人间半是愁。 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鸣玉者指身居高位的人,他们之 所以像野蝶江鸥一样恋花爱水, 是因为“人间半是愁”,因不敢 面对人间的“愁”,所以醉入山 水。恬淡旷达中透露出无奈。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想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抒写自己生活的艰难辛酸,表现自己孤独寂寥的苦况。
夜雨、黄叶树、残灯、白头人创造一种凄凉清冷的意境。
明谢榛《四溟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 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 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二、代表作家:
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
(一)大历十才子
1.名称:《新唐书·卢纶传》:“卢纶与吉中浮、 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tóng )、耿湋
( gěng wéi )、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
十才子’”。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qú]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初过龙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塞下曲》(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出入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四)具体表现:
A、注重雕琢炼饰,追求诗歌丽藻与远韵的统一,如 大历诗风。
B、崇俗尚质,追求诗歌浅切尽露的平易之境,如元 白诗风。
c、崇奇尚怪,追求诗歌“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 如韩孟诗风。
第一节 大历诗风
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时期
一、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诗作抒写老朋友久别重
司空曙
逢,短暂的相聚马上又要分
别时的情感。孤灯、寒雨、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浮烟、湿竹,烘托出一种迷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茫、凄凉、萧瑟的气氛,映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衬出诗人暗淡迷惘的心境。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诗句式工整,淡淡道来,却
情深意长。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投宿主 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 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三)韦应物
1.生平:汉族,长安人。生于关中望族。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 侍,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 职,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官至江州刺史、左司郎 中 、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2.创作:
(1)内容上: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 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 的孤独情怀,表现宁静淡泊、超然世外的隐 逸风调。
(2)细致省净的意象:多选择秋风、落叶、夕照、
寒雁等意象,来表现凄清、寒冷、萧瑟、暗淡的冷淡色 彩,营造冷落萧瑟的气象。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