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第三章G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分析3.1 G银行简介G银行前身为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
自2006年以来,G银行确立了“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的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经营管理之路,努力打造“先进的小额信贷银行、优秀的社区银行”,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由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多次号召国内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也由于各商业银行均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竞争优势,因此,不约而同地纷纷加大了对小企业营销的重视程度。
就金融市场来说,目前,包括五大行在内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营销力度,充分体现了各家行对小企业营销的重视程度。
目前,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小产品,如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业务、光大银行的“小采购卡”业务等等。
针对监管部门的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支持及各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创新对G银行造成的影响,今年7月份以来,G银行陆续召幵了2012 年上半年工作会议及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明确了G银行的发展战略、丁作部署及未来的发展目标。
其中,会议再次重申坚持发展小企业的重要性,就目前G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长远的规划——就是在原有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团队贷款、供应链融资业务,强化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G银行通过加强对小企业的营销拓展力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使得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部分得到了缓解,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市场的营销拓展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 2 G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概述G银行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快”及缺少抵押担保物的特点,必须实现,一是多样化的授信担保措施,最终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小企业的营销,必须实现批量营销的方式;二是注重对申请人信用状况的调查和担保抵押措施的审查,并通过贸易流程控制、现金流监控等措施,实现风险的转化。
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的营销成本,增加的营销效率,并实现小企业的规模营销优势。
按此思路,在借鉴同业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以下创新型业务。
3. 2.1团队贷款业务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主要是以百货、超市等业务量较大、合作关系能持久,并具有良好的客流量为主的专业市场为主要对象,如:百货、超市等目标客户群。
业务中审核商户的实际贸易量作为融资金额的判断标准,同时,根据应付账款明细,按照3户以上商户联保及以柜面经营权作为抵押,融资额不超过百货超市应收账款额的80%。
该业务具有批量化作业、无抵押、便于客户营销等优势二、联保模式业务联保需4户及以上客户提出申请,申请融资额度与这些企业平均年利润总额相若,并且敞口保证金比例不低于20%,利息按基准利率上浮50%。
主要贷款对象:中小企业客户。
该业务具有通过商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推荐等方式获取优质客户的便利。
3. 2. 2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服务模式。
此服务可以对小企业展幵,但是必须以供应链为基础继续信用评估,它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静态信用考察,还必须以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企业一起的整体评估。
核心企业是基础,整个供应链的贸易基础和稳定性真实性是评估的重要标准,交易对手的资力也需要考核,这样有助于深度挖掘有效客户,更为快速抢到市场份额。
我国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并不规范,小企业抵(质)押物方面也比较缺乏,不能完成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在授信时的要求,融资支持就很难得到。
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物流一起在供应链完整的基础上对融资业务和授信时的担保业务、方式进行创新,那么,在经济交易时,根据不同环节进行以应该受到的款项、动产、应该交付的账款等资产来作为抵(质)押物,那么当小企业需要金融服务但是不满足银行的授信业务标准时,就可以完成此类融资。
供应链可以对企业的物流、资金链进行监控,利用这种方式降低和控制风险。
"1+N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以大型优质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的一种金融服务。
其中,“1”指核心客户,“N”指其上下游企业。
以买方为核心的“1+N供应链金融业务”,指核心客户为供应链中的采购商,银行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延伸金融服务,将信用风险控制主要落实在核心客户上,对上游企业应主要考查其商业合同履约能力、商业信用及账款的回购能力,减轻对其的财务和规模等要求,并严格交易流程的控制。
以买方为核心的“1+N供应链金融业务”以买卖双方真实交易为基础,适用的业务品种暂限于保理、商票保贴业务。
企业现金的进出时间并不相同,企业就会出现现金流动缺口。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小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的特点,都是可以以供应链的融资理论为标准,商业银行用动产质押、应付账款的融资、保兑仓和应收的账款等的供应链上融资业务的相关模式,控制信用风险帮助小企业实现融资。
一、保兑仓业务是企业作为借款单位,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让供应商向银行要求的仓库里既定仓单来做质押物,供应商允许回购,银行占有其提货权,并为其支持特定票据业务。
这种服务模式为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属于供应链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重要内容,核心企业是间接参与者,自偿性让企业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用贸易的销售收入来直接偿还贷款。
所有行业都有此供应链,供应链的整体性可以作为银行考察和授信标准,真实性贸易和合作是基础,运作过程封闭式,自偿性非常强。
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完成交易后,销售的贷款就可以回笼,贷款通过核心企业来直接的进入其监管账户就可以用作贷款的归还了。
寻找新的增长利润的方式,帮助商业银行想出增长利润的方法是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的办法,开拓小企业业务的“蓝海”市场。
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一般是说除销但是并没有到期的应收款由企业带有条件性的转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替它来结算、融资以及财务管理,这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业务即为应收账款融资。
三、国内的保理融资业务在国内贸易时产生的作为国内卖方客户把现在或未来的,应收物转给银行,而这种应收物时间里在这个时间段其和买方相互签订的货物销售合约所出现的应收账款,在一定的契约关系下进行。
用应收的账款为基础,银行对卖方可提供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此类服务属于金融产品均具有综合性。
除此,动产质押和保理也具备该能力,核心企业关于信用担保问题也能借此来完成。
3.3 G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概述G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小企业信贷业务因为自身的特性以及业务创新还未能完善,因此还存在小企业基本的信用风险,团队贷款信用风险、联贷信用风险。
3. 3.1基本信用风险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基本风险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容易以假装向企业注资的方式或者用假账假的财务报表来欺瞒银行以骗到银行的贷款;二是不能完全保障信用,不主动还款,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资金的注入和支持,但是自身的资本基础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或者归还向银行借的其他钱目,抽逃资金,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三是不能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得到银行的同意就擅自违反合约,自己做主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式和目的,使信贷出现风险;四是经营不规范,偷税漏税等行为在一些不法企业时有发生。
3. 3.2团队贷款信用风险联贷联保业务在实际的操作对信用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它是在团体贷款模式基础上诞生的,较前者更有创新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是对于此种担保业务除了以上的所说的以外,还存在一些风险,如单个的企业在贷款时经常遇到的风险以及以下的各种风险也比较突出。
一、联合体成员的道德风险连带责任机制可以让传统的银行从依靠自身监督转变为让企业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企业会在组建团队和团队间更为自觉的规避风险諷选非正确以及不符合的企业,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等就可以规避。
联贷联保可以帮助银行把促进还款和贷款的S选工作转移到团队的小组人员处,团队间企业的信息翻别和行业、企业的运作比银行更熟悉,更能保障信息量和正确性,能促使团员快速还款和积极实行监督功能的主要为团体贷款里的连带责任合同一项,这是实现以上行为的重要动力。
当小企业在团体贷款的理论指导下和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监控下可以有充足的还款能力来完成还款时,个别成员对于违约是否失去借贷权利的惩罚条款就可能无所谓了,因此,连带责任机制也并非完美。
鉴于此,没有完全能力还款的人可以通过有能力的人的帮助来完成,但是,损失最小化则是他更为在意的。
如果企业间坑靡一气,那么本可以弥补银行盲点的行为则因为恶意相互担保使银行蒙损。
二、联合体的整体信用风险联保贷款业务主要是面对团队联合使用,当每个成员都完全使用了额度范围内的贷款数目,担保由其他成员来做的话,那么可将整个团队作为一个单个的客户或者集团来看。
那么此时,联贷联保贷款就可以简单把客户对象化解为团体客户的信用担保贷款。
用贷款抵押可优先于保证的政策来看,当第三方以企业资产抵押,那么可享有优先的偿还权利,但是如上文所说,该联合贷款的信用贷款风险一定不能马虎。
当出现正常运作经营、企业到还款期限但还款企业很少时,在非同一个贷款的团体里,那么因为没有办法承担自己和相关的连带责任进行还款时就可能会出现不得不违约的连锁反应和行为。
在团体的贷款项目里,因为合谋所有的成员都推脱还款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关于假设的连带责任是还款能否按时完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标准。
当一个团员出现违约那么对其他按时还款的成员都会造成影响被称为的负外部性,那么单独进行还款他们可以支付,一旦出现连带责任的还款,那么他们也许会因为无法支付而出现被迫违约。
3.3.3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金融供应链比每个企业的资金流管理比较来说,管理范围更广泛,不确定的因素更多更杂,影响力也更大更深。
所以,风险防范要从金融供应链方面入手,把供应链和金融风险融合思考。
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信用风险的主要风险。
供应链里有“1+N”的模式,该模式一般突出表现核心企业,用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来考察整个供应链的信用水平。
另外,关于应收的账款,在核心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也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主要融资供应链,小企业可以借此来得到迅速成长的机会。
一般来讲,核心企业的还款状况也代表着整个供应链,其风险表示与核心企业的还款倾向和能力相关。
核心企业多为综合实力和信用度都比较强的企业,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违规行为出现较少。
小企业的信用和其还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度是息息相关的,核心企业主要依靠对大企业的信用度评估来表现。
小企业信用风险在于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情况,以此来提高信用水准。
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一些情况的改变会影响整个供应链,当供应链完整运作稳定时,小企业的信用度可以得到保障和改善,反过来也同样如此。
因此,考察和评估供应链及影响其运作的要素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