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一) 概述研究或鉴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其基本程序如下: 分离提纯→物理常数测定→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确定其可能的构造式(结构表征)。
(参见P11-12)(1) 结构表征的方法传统方法:(化学法)①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分子式; ②官能团试验及衍生物制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将部分结构片断拼凑完整结构; ④查阅文献,对照标准样,验证分析结果。
特点:需要较多试样(半微量分析,用样量为10-100mg ),大量的时间(吗啡碱,1805-1952年),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缺点:①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②*C 及-C =C -的构型确定困难。
波谱法:①质谱(最好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子式; ②各种谱图(UV 、IR 、NMR 、MS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拼凑完整结构; ④标准谱图确认。
特点:样品用量少(<30mg ),不损坏样品(质谱除外),分析速度快,对*C 及-C =C -的构型确定比较方便。
光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
但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光谱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为佐证。
(2) 波谱过程波谱过程可表示为:有机分子+电磁波光谱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量子化的每个分子中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转??(能量变化不连续)动、振动、电子跃迁能级电子跃迁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快,能量越高。
200nm400nm800nm红外光微波、电视波200-800nm:引起电子运动能级跃迁,得到紫外及可见光谱;2.5-15μm:引起分子振、转能级跃迁,得到红外光谱;60-600MHz:核在外加磁场中取向能级跃迁,得到核磁共振谱。
(3) 不饱和度(U)不饱和度亦称为分子中的环加双键数、缺氢指数、双键等价值等。
其定义为:当一个化合物衍变为相应的烃后,与其同碳的饱和开链烃比较,每缺少2个氢为1个不饱和度。
所以:一个双键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叁键的不饱和度为2,一个环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
例如:U=2CH2=CH-COOH CH2=CH-CN U=3CCH3OU=5U=2O-P-O-3OU=9U的计算:-O--CH--N--CH2--X-H-S-相当于、;相当于;相当于。
实际上,O、S并不影响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例:C8H14U=2 C7H8 U=4C 3H 7NO U =1 C 5H 10O U =1 C 4H 5Cl U=2 C 8H 8O 2 U=5(二)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 )红外光谱就是当红外光照射有机物时,用仪器记录下来的吸收情况(被吸收光的波长及强度等)。
红外线可分为三个区域:l /m m 0.8 2.550100012500400020010ν/cm -1可见光微波近中远分子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和转动晶格振动和纯转动泛频、倍频适用范围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有机分子结构分析和样品成分分析无机矿物和金属有机物红外光谱法主要讨论有机物对中红区的吸收。
(1) 基本原理分子是由各种原子以化学键互相连结而生成的。
可以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硬度的弹簧代表各种化学键。
它们以一定的次序互相连结,就成为分子的近似机械模型。
振动分子的振动可用Hooke’s rule 来描述:)11(2121m m k +=πν (1)红外光谱中,频率常用波数表示。
波数每厘米中振动的次数。
波数与波长互为倒数。
41011-⨯=-mcm m l σ (1cm=104μm) 若将频率采用波数表示,Hooke’s rule 则可表示为:)11(2121m m k c +=πσ (2)讨论:①键能↑,k ↑,则ν或σ↑。
例如:键的类型 C ≡C C=C C ―C K/1010N •cm -1 12~18 8~124~6 σ/ cm -12100~22601620~1680700~1200②成键原子的质量m 1或m 2↓,则ν或σ↑。
例如:化学键 H ―N H ―O H ―C σ/ cm -1 3590~3650 3300~3500 2853~2960 化学键 C ―N C ―O C ―C -1(甲) 分子振动的类型分子的振动类型有两大类:伸缩振动(ν):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波数较高。
弯曲振动(δ):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波数较低。
分子振动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剪动煽动波数高波数低())(动扭ν()ννsas (s)(w)(t)摇动(r)面内面外(d)(乙)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必要条件: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
充分条件:振动过程中能够改变分子偶极矩!所以,分子对称性高者,其IR 谱图简单;分子对称性低者,其IR 谱图复杂; 例1:O C O 无红外吸收H H O有红外吸收CH 3 C C CH 3CH 3-CH 2-C C-H-C C-ν有无ν-C C-例2:CS 2、CCl 4等对称分子的IR 谱图特别简单,可用作IR 溶剂。
(2) 红外光谱的一般特征横坐标:波长/λ或波数/cm -1。
41011-⨯=-mcm m l σ (1cm=104μm )红外谱图有等波长及等波数两种,对照标准谱图时应注意。
纵坐标:吸光度A 或透光率T 。
)1log(T A = A 越大或T 越小,吸收峰强度越大。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常用下列符号表示:很强 Vs (very strong) 宽峰 B (broad) 强 S (strong) 肩峰 Sh (shoulder) 中等 M (midium) 双峰D (double)弱W (weak)红外谱图一般以1300cm -1为界:4000~1300cm -1:官能团区,用于官能团鉴定;1300~650cm -1:指纹区,用于鉴别两化合物是否相同。
官能团区吸收峰大多由成键原子的伸缩振动而产生,与整个分子的关系不大,不同化合物中的相同官能团的出峰位置相对固定,可用于确定分子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指纹区吸收峰大多与整个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不同分子的指纹区吸收不同,就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指纹,可鉴别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
指纹区内的吸收峰不可能一一指认。
例:庚酸和正癸酸的红外光谱。
一张IR谱图一般有5~30个谱带。
原因:①非红外活性振动不出峰;②吸收能量相近时,谱带叠加,吸收峰减少。
(3) 红外图谱的解析(甲) 一般情况下,IR中官能团的吸收位置如下:⑴3700~3200cm-1:νN-H、νO-H、(νN-H波数高于νO-H,氢键缔合波数低于游离波数)例:正丁胺、苄醇的IR谱图⑵ 3100~2800 cm -1:νC-H (以3000 cm -1为界,高于3000 cm -1为νC-H (不饱和),低于3000 cm -1为νC-H 饱和))例:十二烷、1-癸烯、1-己炔、甲苯的IR 谱图⑶ ~2200 cm-1:νC≡N、νC≡C(中等强度,尖峰)例:1-辛炔、2-辛炔、环戊基腈的IR谱图⑷1900~1650 cm-1:νC=O(干扰少,吸收强,重要!酮羰基在~1715cm-1出峰)例:乙酸苯酯、2-戊酮的IR光谱⑸1650~1600 cm-1:νC=C(越不对称,吸收越强)例:环己烯、二氢吡喃的IR谱图。
⑹1600、1500、1580、1460 :ν苯环(苯环呼吸振动)例:甲苯、苯酚的IR谱图。
⑺1500 cm-1以下:单键区。
~1450 cm-1:δCH2、δCH3;~1380 cm-1:δCH3(诊断价值高)例:CH3CH2CH(CH3)CH2CH3的IR谱图。
⑻1000 cm-1以下,苯环及双键上C-H面外弯曲振动:苯环上五氢相连(单取代):700、750 cm-1例:甲苯的IR 四氢相连(邻二取代):750 cm-1例:邻二甲苯的IR三氢相连(间二取代):700、780cm-1例:间二甲苯的IR二氢相连(对二取代):830cm -1 例:对二甲苯的IR 孤立氢:880 cm -1-CH=CH 2990,910cm -1690970910820键上:双C=CH 2HH H H H-1cm -1cm -1cm -1cm C=CC=C C=C例:1-癸烯的IR 谱图讨论:羰基吸收峰的位置对官能团鉴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②-I(乙) 解析IR 谱图的原则解析IR 谱图时,不必对每个吸收峰都进行指认。
重点解析强度大的、特征性强的峰,同时应考虑相关峰原则。
相关峰由于某个官能团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组相互依存、相互佐证的吸收峰。
例如:若分子中存在-COOH ,则其IR 谱图中应出现下列一组相关峰:~1700cm -1( )νC=O 3335-2500cm -1胖峰( )O-H ν~1250cm-1( )νC-O ~930cm -1d ( )O-H O(例:庚酸的IR 图)(丙) 一般步骤①计算不饱和度。
样品中有无双键、脂环、苯环?②官能团区:峰的位置?强度?样品中有哪些官能团?③指纹区:有无诊断价值高的特征吸收?如:1380cm -1有峰?1000 cm -1以下有峰?形状如何?双键的取代情况及构型?苯环上的取代情况?④其他信息:来源?合成方法?化学特征反应?物理常数? NMR 、MS 、UV 谱图特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给出结构式。
⑤查阅、对照标准谱图,确定分子结构。
(丁) 解析实例:例1:C 4H 8O 的IR 谱图。
(袁P70)丁醛 例2:C 5H 10O 的IR 谱图。
(汪P315)2-戊酮 例3:C 7H 8的IR 谱图。
(汪P312)甲苯例4:C 7H 8O 的IR 谱图。
(汪P313)苄醇 例5:C 8H 8O 的IR 谱图。
(汪P315)乙酸苯酯 例6:C 3H 7NO 的IR 谱图。
(汪P314)丙酰胺(三)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 是由磁性核受幅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1H 核的NMR ,可用PMR 或1H NMR 表示。
NMR 给出的信息:√①化学位移:各种结构的1H 、13C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对结构敏感。
(有点像IR 中的特征吸收)√②磁性核附近的取代情况及空间排列:通过偶合常数J 和自旋-自旋裂分来判断。
(IR 谱中没有)核磁共振谱中的每一个峰都有归属! √③峰面积(积分高度):a. 用于结构分析:各种化学环境相同的核(1H )的个数;b. 用于成分分析:由特征峰定量。
④核自旋驰豫时间: ⑤核间相对距离:(1) 1H-NMR 的基本原理(甲) 原子核的自旋1H核带一个正电荷,它可以像电子那样自旋而产生磁矩(就像极小的磁铁)。
在外加磁场(H O )中,质子自旋所产生的磁矩有两种取向:与H O 同向或反向,对应于21+=m 或21-=m 两个自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