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x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x


2
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
2
第十一章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2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2
第十三章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3
教材与参考书
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郭怀成等编,《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叶文虎等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晓明编著,《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管理。 ③ 环境管理主要解决次生环境问题。 ④ 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 ⑤ 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⑥ 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⑦ 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11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东京决议》1970年3月国际公害研讨会发表的《东京
决议》,把每个人享有的、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以及现代 人应传给后代人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的权利,作为基本 人权的一项原则,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享 受良好、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权利。 环境权的享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用环境资源的同 时又必须履行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义务。保障人们享用 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就成 为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12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 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21世纪议程》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 战略目标。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被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人类历史 上是空前的,它也成为环境规划应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 和根本目标。
13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一定的环境质量和一定的自然资源,是服务人类健康和福 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从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来看,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环境的纳污能力 是有限的。
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 活动进行约束,以便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此为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
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 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 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 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叶文虎
10
对环境管理概念的理解
①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② 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是对人的
9
环境管理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 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 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管 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 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科学大辞典》
环境规划与管理
1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流域、城市、生 态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和组织、产品、活动等不同层面 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培养同学们在环境 规划与管理决策设计中综合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篇章安排:
第一部分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1-5章) 第二部分 环境规划(第6章-9章) 第三部分 环境管理(第10-13章)
5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6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 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 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 境资源;依靠科技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 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 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2
授课计划
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2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2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4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4
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4
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4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
第七章 流域水环境规划
2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7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 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8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 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 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 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 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引用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 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2004; 国家环保部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编著,《环境
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郭廷忠等编,《环境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
4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 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 排与部署,这是环境规划的又一个基本任务。
14
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 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 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