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5.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6.区域文化: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7.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由人口的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构成。
8.适度人口: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经济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9.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10.区域竞争力: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1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1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14.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15.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16.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17.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乡村建设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8.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产业集合,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层次单位。
19.基础设施:泛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20.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简答题1、区域划分为哪些类型?答:依概念划分:均质区和功能区;依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2、简要说明区域分析的内容。
答:⑴区域发展条件分析⑵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⑶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简述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③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⑵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简述区域经济特色影响的原因。
答:⑴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⑵产业布局的指向性⑶劳动分工规律⑷区域利益5、简要回答区域人口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性别构成对劳动力供应有影响,年龄构成影响社会财富,职业构成影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民族构成有利于发挥各民族固有的劳动和文化特长,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6、简述区域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措施和空间控制措施)和区域发展政策工具7、简述评价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有哪些?答: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评价指标、相对指标8、简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
答: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的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9、简述确定区域发展优势原则答:⑴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⑵区域发展的优势要通过对区域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10、按要素集聚程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哪些产业?各有何特点?答: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11、简要回答区域规划的内容有哪些答:⑴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⑵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⑶城镇体系和乡村居名点体系规划⑷基础设施规划⑸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⑹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⑺区域空间管治⑻区域发展政策12、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⑴经济目标: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⑵社会目标:人口总量指标、人口构成指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⑶建设目标:空间结构目标、空间规模目标、建设环境质量指标13、简述区域发展战略抉择的基本内容答:内部条件:⑴区域的低位⑵区域优势与劣势⑶区域容量⑷创新活动外部条件:⑴总体环境⑵产业环境⑶企业或公司环境14、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战略模式答:⑴自主发展战略⑵高速度增长战略⑶变通经济发展战略⑷初级产品出口战略⑸进口替代发展战略⑹出口替代发展战略⑺信息化发展战略15、简述区域空间发展(开发)战略基本思想和要求答:思想:⑴集中式发展⑵分散式发展⑶集中与分散整合发展要求:⑴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⑵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⑶要体现区域和去内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策略⑷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16、简述增长极的基本及其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答:增长极: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影响:⑴负效果是极化作用:由于增长极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⑵正效果的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是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17、简述极化和扩散的基本方式答:极化:⑴向心式极化:周围区域向极化中心的极化过程⑵等级式极化:基层小节点向区域次级增长极极化,次级增长极又向首级增长极极化⑶波状圈层式极化:围绕极化中心向外做波状圈层式展开扩散:⑴核心辐射扩散:由极化中心向四周扩散⑵等级扩散:按照增长中心的等级层次,由高级到低级逐渐辐射⑶波状圈层扩散:由极化中心向外围逐步辐射⑷跳跃式扩散:极化中心的对外辐射,不受中心的等级层次和距离的影响,直接由高级中心向低层次的中心或区域辐射18、简述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式答:⑴离散型:城镇规模小,职能较单一,等级均衡,同级城镇间联系不密切⑵聚集型:城镇之间横向联系逐步加强,中心城市逐步形成⑶扩散型:中心城市对周围城镇的扩散作用加强,形成新的增长点⑷均衡型:城市间联系密切,城市体系出现网络化、多中心的特征19、简述点-轴开发模式的基本工作步骤和内容答:⑴重点开发轴的选择:①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②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③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④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资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⑵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①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②城镇的发展规模③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20、简述土地用途分区类型答: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其他用途区21、简述区域管制原则及分区答:原则:⑴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⑵强制性、指导性并存的原则⑶空间准入的可操作性原则⑷与其他相关规划协调的原则分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22、简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涵义和特点答:涵义:指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部门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部门实行联合在一起,共同经营管理的形式。
⑴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⑷有利于利用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吸引金融资本向农业产业流动⑸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了小规模经营与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矛盾23、简述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答:性质:公共性、两重性、系统性、长期性、间接性作用:⑴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⑵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⑶基础设施是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前提⑷基础设施时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⑸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24、简述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趋势答:远程化、区域化、高级化、先进化、网络化、生态化、节约化25、简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答:要求:使交通达到便捷、通畅、经济、安全,在当代,尤其要形成快速化、网络化、系统化的交通运输结构。
内容: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和具体布局;以及工程修建时间和造价估算等。
26、简述区域给水系统组成及规划要点答:组成:水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规划要点:⑴水源地选择⑵拟定水厂地址⑶管网布置27、简述城镇体系的特征答:⑴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各城镇的功能、联系通道、联系流和联系区域等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⑵层次性:系统由不同等级层次的子系统构成⑶动态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必然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城镇体系规划也要阶段性地修订⑷开放性:开放性是城镇体系的生命力所在28、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答:⑴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⑵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⑶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⑷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⑸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⑹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⑻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⑼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设⑽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三、论述题1、以某地为例,分析说明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