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张钦1摘要2宗教与文明是共生的,宗教的演进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纪的宗教世俗化趋势对人类文明带有正面的影响。
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重要意义,即宗教的世俗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1关键词2宗教;世俗化;人类文明1中图分类号2B91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1)01-0066-03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长而深巨的刻痕,并化为人类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宗教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她,如果说宗教是文明的产床,那么,宗教之关怀文明,正如母亲之关爱她的孩子。
这位母亲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哪一种人类文明,都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气息。
即使我们已进入21世纪,人类在科学的殿堂徜佯已久,但据统计,现在全球人口中仍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虔信着不同种类的宗教。
因此,如果人们不知道宗教为何物,要相互地认识、理解与和平共处那将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的征服,为人类带来了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损失,曾致力于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
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
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0112科学当然不是宗教,但科学主义就须思量:工业文明是历史的一段,但决不是文明的全部。
我们肯定不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我们这一代的死亡更不代表人类文明的终结。
众所周知,任何伟大的宗教传统,如基督教、佛教及伊斯兰教等,都明晰地向人们表达了个体的死亡并非终点,一代人的死亡也只是文明及精神进步的阶梯,我们何能如此狂妄地挥动科技的利剑斩断我们自己的未来及我们子孙的金色前程?三百年前,当科学的辉光照耀宗教的黑暗之域,人类的确在探索外在世界的手段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因此创造了惊人的成就。
宗教中的愚昧说教被彻底清除,不过人类的宗教精神自此也风雨飘摇。
物质财富的积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刺激了人类贪婪的本性,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必然导致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
面对现代文明,我们却更加颤栗:核子炸弹的威胁,人口的急速膨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能源的枯竭,地球物种的减少,,我们进退维谷,如还不猛醒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我们势必会断送我们自己及人类已创造出的辉煌文明。
20世纪的传统宗教,可谓旧貌换新颜,而一些新兴的宗教,更显出她们对时代的适应性。
当1作者简介2张钦,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四川成都610064。
##66然,亦有一些不美的,甚或是邪教的杂音屡现于世,但从整体上各宗教都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同时,宗教在20世纪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变化,即宗教的处境化趋势,又称为世俗化趋势。
美国5宗教百科全书6对宗教世俗化是这样界定的:世俗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意识、活动和机构,逐渐地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性。
这表明宗教在社会系统的操作中变成了一种边缘现象,社会运动变得理性化,而脱离了宗教机构的控制。
122它道出了部分的真理。
的确,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宗教的一些神说变成了真正的神话,不再成为人们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主要工具,但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中,宗教却远没有成为/边缘0。
传统宗教在20世纪的衰退是显见的,但在这种衰退中又迅速地以新的形式掘起的趋势,亦是显见的。
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19世纪信教人数的比率一直在快速上升,整个20世纪出现了惊人的稳定0132,/尽管信教情况在某些指标上出现了下滑,但社会学家还是认为美国最现代化也是信教人数最多的国家0142。
不难看出,宗教与物质文明并非想象的那样冲突得厉害,宗教与科学也并非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
宗教在20世纪的处境化,一方面表现了传统教理教义的大面积失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新形势下传统教理教义的改变和宗教本身惊人的适应力。
宗教在20世纪所承受的衰落是暂时的,/它通过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功能重新组织了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力量。
这是两方面的:宗教一方面变得私人化了,由于个人在不同的、世界观相互矛盾的机构中不断变化角色,它必然建立起自己对世界的解释。
这就可能包括某些个人化的宗教。
,,另一方面,宗教世界一般化了,它在伪装的形式下遍及世俗世界以表现自己0152。
也许更进一步地,它在此时代的表现形式根本就不再是伪装,而是完全现行化了的宗教的新形式。
纵观历史,宗教从原始时代的服务于人到中世纪的人完全匍匐于上帝的伟力之下,到20世纪重新返回人间,再度以关怀人自身作为鹄的,它作了一次凤凰自焚似的涅般木。
宗教在现代的处境化变革,至为充分地体现出她服务于人间的是最后本质;人创造出神,不仅是基于超越性的需要,更深层地,是因为神可以造福于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宗教的处境化将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一,宗教的处境化使人们摆脱了旧有的教理教义之束缚,用一种更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眼光和哲学来看待宗教自身在新时代的地位与作用,使迷信与盲从的因素大为减少,改善了人们对宗教的疏远;第二,宗教的处境化使宗教自身的构成人员质量提高,整体信教人数虽可能有所下降,但质的方面上得到了补偿,同时利于恢复人们对宗教的信心;第三,它更为强劲地发挥了宗教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历来就具有的巨大的道德教化作用,使人们在物欲横流、道心衰微的现状中,感受到宗教那无可替代的殊胜优势;第四,无可否认的是,人们虽然已创造出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但人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冷漠的、甚或残酷的非人性的社会里;虽然理性化、科层化、制度化带来了效率和效益,但人也被这疯狂的机械运作弄得疯狂,并倍感冷落与孤独。
生活像一把双刃的剑,城市文明让人住进了高楼大厦,也锁住了他们自由的心灵,表面的繁华并不代表人已生活在真正的美好世界里,社会的压力及黑暗面一直都是人类心灵的苦难之源。
孤独、焦虑、无意义感、渺小感成为时代的文明病。
而宗教,却能在人们的这块心灵空间中,提供源源不绝的温暖之流,抚慰他们的心灵伤痛,并提供超越性的终极关怀,让人重获生而为人的尊严感和意义感,使宗教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愈来愈不容忽视,/宗教观念对社会事务的影响愈来愈深,介入更多的世俗事物之中,关注世人的现世幸福0162。
诚如所言,而且更为重要地,宗教还提供生死的意义与终极关怀,当代藏传佛教的一位杰出上师索甲仁波切有这样)段颇具深意的话:/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
天神的生活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到过生命的精神层面。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
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
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免于他们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
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的方式。
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67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
当老年人完成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独无依的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0172索甲仁波切以佛的大悲心写出5西藏生死书6,向人间开示佛解脱人类生死苦痛的大法门,其发心是何等的仁善而深切。
他的思想几可以代表西藏佛教之关怀世事人生的最高宣示:佛不在西天的佛国,而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的心中。
其实,不仅是佛教,其他的有巨大影响的宗教无一不提供这生死之门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乃是宗教走进世俗世界的不二法门。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宗教的处境化虽然使各宗教更加具有适应性,但宗教间的壁垒并没有因之被完全打破,宗教宽容亦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且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性冲突亦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跨国跨洲:/90年代中期,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发生的28次断层线冲突中,有19次发生在穆斯林与基督教之间;与东正教徒的冲突为11次,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西方基督教徒之间的冲突为7次。
0182信仰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文明间冲突,从古至今,就没有间断过,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更是由来已久,远的有十字军的百年东征,近的有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
这些反映出即使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却仍不时会因人类的某些偏狭与信仰的膨胀而彼此敌视、憎恨,甚而残酷地相互仇杀。
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虽早就出现了,但程度远远不够,尤其是现代已有核子武器的时代,人们就更要小心地彼此相处。
90年代中期以来,中东地区仍是世界不安定因素的重要策源,东欧亦不太平,就其实质,则都与民族间的宗教信仰干系颇大。
而且现在独联体中的俄罗斯欲将东正教定为国教,引起世界及独联体内部国家的强烈关注,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地认为这只是纯信仰的问题,它无疑会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中,产生人们难以估计的影响。
它是否会成为冷战结束后人类彼此冲突的又一强力动因,还有待时日,但它的影响无疑将是深远的。
它预示人类彼此的信仰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宗教的处境化在这方面的作用,亦应被有意识地引导到彼此宽容这个大趋势上来,方能给人类现代的和平与未来带来希望。
纵观20世纪宗教处境化的大趋势,它对人类当代文明及未来的影响虽比不上中世纪那样深广,但它依然是人类文明中最具影响的力量之一是无疑的。
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宗教仍将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行的历程,只要有人类,只要人类还有未知的事物,只要人类还有生死的困惑,宗教的存在就有充分的基础。
而人类文明的一个特殊组成,即是宗教文明,它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信仰体系,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
有史以来,直到今天,人类都还不曾放弃过它,虽有间断或损益,但它是如此地强劲有力和富有生机,它已融进人类文明的滚滚长河,化成了它的一部分。
宗教在20世纪的世俗化变革极鲜明地展示出它仍将伴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稳健地存在于21世纪,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1参考文献2112172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1M2.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8,9.122132142参见陈麟书.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1M2.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470,483,483.152奥利威尔#柴钱伦.世俗化范式:一种规范1J2.对宗教的科学研究,1991,(12).162世界宗教总览1M2.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125.1821美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M2.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34.(责任编辑:子方)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