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
三角巾包紮
❖ 使用三角巾注意事項: ❖ 1.使用平結法結帶固定 ❖ 2.結帶時不能在受傷或炎症部位 ❖ 3.結帶不可在頸後關節或骨凸處 ❖ 4.結帶不可在受壓部位或肢體內側 ❖ 5.結帶不可在常摩擦處
三角巾包紮法(練習)
❖ 1.頭部三角巾包紮法 ❖ 2.肩部或髖部三角巾包紮法 ❖ 3.手掌割傷三角巾包紮法 ❖ 4.懸臂帶(改良式) ❖ 5.踝關節扭傷包紮法
❖ 學中覺
❖ 覺中悟
❖
----共勉----
止血
◆抬高患肢止法
將出血之肢體部位抬高於心臟, 以減低出血速度,不可單獨使 用,通常配合直接加壓止血法 一起使用
止
◆止血點止血法
v 將流經傷口處的主要動脈暫時 壓住 減少傷口的流血量
v 同時在傷口處,仍須與直接加 壓止血法併用
1.顳動脈-頭皮 2.肱動脈-前臂 3.股動脈-下肢
血
止血
◆止血帶止血法
注意—1.在肢體大出血以其他方法無法止血時才 使用
2.註明詳細使用的時間 3.在離傷口約 10-15公分處 (近端),
打上止血帶,在止血帶上綁上木 棒旋轉木棒,施緊止血帶至血流 停止每隔 15 分鐘,需放鬆止血帶 5 分鐘
止血帶止血法
包紮
目的:可固定受傷部位,避免傷口直接曝露 而感染,亦可為出血處局部加壓止血 並可使受傷之肢體部位得到適當之支托 及保暖
包紮之注意事項
1.包紮前先清洗傷口並覆蓋無菌敷料以避免繃帶與傷口直接接 觸
2.包紮者應站在包紮部位的前方或側方,以便觀察傷口及病人 反應
3.包紮之繃帶或三角巾應完全敷蓋敷料,避免污染 4.避免在傷口附近說話或咳嗽 5.應由肢體遠心端往近心端包紮,即逆血液循環方向 6.包紮時應露出肢體末端,以觀察血循環 7.膠布不可直接貼在傷口 8.原有敷料被滲出液浸透時,不需拆掉原有敷料,可由外面直接敷
固定的原則
❖ 先穩定病人的生命跡象 ❖ 快速固定、儘快送醫 ❖ 有懷疑處皆須固定 ❖ 儘量減少關節運動 ❖ 受傷部位曝露、除去束縛物(指環) ❖ 檢視循環及神經系統 ❖ 骨折及脫臼的適當復位 ❖ 固定工具須加以護墊 ❖ 固定範圍須大於骨折範圍 ❖ 清潔傷口、適度包紮
固定注意事項
❖ 1.處裡骨折時須評估傷患的情況遵守CAB法則 (頸椎或骨盆骨折會危及生命)
出血
外出血
◆動脈出血 血色鮮紅 血液會隨著心跳自傷口噴出
◆靜脈出血 血色暗紅 雖然不會噴出,但如大靜脈受損,流血也多
◆微血管出血 大多只從傷口滲出,常自然止血
出血
內出血
◆無傷口 ◆鈍挫傷造成器官血管破裂 ◆腹腔出血 ◆子宮外孕
止血
◆直接加壓止血法︰
於外傷出血的傷口上覆蓋無菌敷料或乾淨之手帕等並直接 以手加壓止血或以繃帶包紮壓迫止血
頭部三角巾包紮法
肩部或髖部三角巾包紮法
手掌割傷三角巾包紮
臂懸帶三角巾包紮法
腳踝扭傷三角巾包紮
固定
用任何設備 (木板、三角巾、枕頭…等) 使一個骨折或脫臼的關節不再活動
固定的重要
❖ 減少疼痛 ❖ 減少出血 ❖ 減少組織再度傷害 ❖ 避免血管壓迫使循環受阻 ❖ 避免單純骨折惡化變成開放性骨折
蓋新敷料即可 9.定帶結帶,打結以平結為主,便於解開
包紮之種類
❖ 紗布包紮法 ❖ 繃帶包紮法 ❖ 三角巾包紮法
繃帶包紮
❖ 1 環狀包紮法-定帶、結帶、粗細相同部位 ❖ 2.螺旋包紮法-疏、密 ❖ 3.八字形包紮法-肘、膝 ❖ 4.人字形包紮法-手掌、腳踝
繃帶包紮(練習)
❖ 1.肘關節或膝關節包紮 ❖ 2.手腕關節或踝關節
❖ 2.固定時因盡量固定骨折部位之上下二個 關節,以減少患肢活動
❖ 3.在固定骨折之前後需對其患肢末梢神經 及血管功能檢測以了解骨折固定是否太緊
固定用具
骨折固定(練習)
❖ 前臂骨折 ❖ 鎖骨骨折 ❖ 肩關節及肱骨骨折 ❖ 小腿骨折
尺骨及橈骨(前臂)固定
鎖骨固定
肩關節及肱骨骨折
小腿固定
❖ 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