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此题目说法错误。
4.就认知风格而言,场独立型要优于场依存型。
答:表述错误。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世界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但是两种认知风格各有优缺点,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依据人们的不同认知风格特点来进行教育。
A.“不愤不启,不性不发”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答案:A
3.西方教育史上,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雄辨家,并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的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D.《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根据材料描述,群殴、杀害教师的青少年均是中学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一时期正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不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角色混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材料中雷某因不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将老师杀害,以及初中5名学生群殴英语老师,都是这一阶段的矛盾没有处理好而导致的不当行为。
2.材料: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热议。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室将其割心致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3.顺向迁移的实质是正迁移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两种迁移的分类标准和内涵均不同,顺向迁移既可以是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
于是李老师告诉小花学校下个月准备举办一个小型的化妆舞会,学校会评选出前三名有创意的装扮,由小花来组织班级成员参加比赛。小花非常开心,课后休息时间经常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化妆创意。最后高一(10)班在小花的领导下,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也纷纷夸赞小花,这时候班主任李老师对小花说:把自己的才能用到了对的地方,不仅能够取得成功,也能给同学们做一个表率。但是老师希望你也能在其他的地方给同学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小花明白了老师话里的深意。渐渐的小花上学不再浓妆艳抹,重现中学生的素颜美,也更加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同位学习
答案:B
17.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处于()。
A.较低水平
B.较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随机水平
答案:B
18.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答案:C
15.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尊雕像,艺术家认为有一种残缺的美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答案:D
16.学生将钢和铁能导电归为金属都能导电的知识结构中,这属于()。
综上所述,班主任李老师通过运用德育原则中的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帮助小花克服了缺点。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9.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应用到教学中,体现了教学过程哪条基本规律?()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答案:B
21.心理咨询室里,帅帅老师说:“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我感到压力很大,力不从心,总发脾气,现在越来越没有当初入职时的豪情万文,心累是我现在的感受。我该怎么办?”由此可以推断帅帅老师患有()。
A.情绪耗竭的职业倦怠
B.去人性化的职业倦怠
C.个人成就感低的职业倦怠
答案:B
4.在教育史上,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D.杜威
C.斯宾塞
答案:C
5.在资本主义国家培养的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维护者,在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决定的。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考试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这说明教育具有()
A.正向显性功能
B.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C.正向隐性功能
答案:D
2.德国首都柏林的得月园内矗立着孔子的大理石像,其基座上刻着德文翻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下句子中与该句同出于《论语》的是()。
答案:C
13.红红帮老师打扫实验室时不小心打碎了二支玻璃试管;明明偷偷溜进实验室玩,打碎了一支玻璃试管:岚岚认为,明明做得比红红更好,因为明明只打碎一支玻璃试管。依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岚岚日前处于道德发展阶段中的()。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公正阶段
D.可逆性阶段
答案:B
14.通过科目二考试后,小叮已经能够熟练地开车。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民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以教师为主导。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民主,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材料:
小花是某校高一(10)班的转学生,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小花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说上课遵守纪律,热情善良,乐于帮助同学,也总是积极主动的参加班级活动,而且具有很好的领导才能,但是小花唯独喜欢“浓妆艳抹”。班主任这时发现很多女同学也蠢蠢欲动的开始模仿。于是李老师找到小花谈话说:“老师非常欣赏你的个人品质,但是老师认为中学生化妆有点不合时宜,还是应该多展示中学生原有的素颜美。”小花却回答说:“爱美之心人皆有呀!”
11.语文老师在课上想测试班上学生写作能力的水平,却让学生做一套阅读题的试卷,说明该测验()较低。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12.墙壁上贴着一幅幅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画或有关学习、理想的名言,橱窗里陈设着有教育意义的图片。这种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问题: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
答:埃里克森把人的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八个阶段分别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每个阶段都有其冲突和发展任务。青年期(12~18岁)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如果能够综合多种积极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否则会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扩散或者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导致骚乱和攻击现象。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