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可编辑--
----
实训课题 凸轮轴的检测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时安排 3课时 班级 17汽修1班
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所选教材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通用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主编:吴继宗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熟记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检测的操作过程 2.熟记“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检测”动作要领 1.会按规范要求进行“工具准备、轴颈失圆度检测、凸轮桃尖高度检测、轴颈直径检测” 2.能熟练完成相应操作 1.培养“精益求精”的工
匠精神
2.提高持之以恒的“毅力”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规范、熟练的进行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的检测
教学难点:凸轮轴检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
学
策
略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现场演示等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中学知识,在练习中学技能,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汽修仿真实训室,汽修
实训室。
检验平板、凸轮轴、v
型支架、磁性表座、百分表、
外径千分尺、通用抹布等。
仿真软件、
QQ软件、图片、
动画、微课视频
等。
教学过程
---WORD格式--可编辑--
----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 信息化手段
课前预习 在班级学习QQ群中推送教学资料;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查阅凸轮轴检测的相关资料、学
习交流引导。
任务驱动 启发引导 手机、电子阅览
室,微信、QQ
软件。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调节课堂气氛。
实训导入
(5分钟)
播放情景短片,引出问题: 1. 你懂得凸轮轴的检测方法吗? 2. 你能动手进行凸轮轴的检测吗? 与学生一起回顾凸轮轴检测的相关知识,提出实训任务。 启发引导讲授法 电脑、投影仪,
微课
模拟实训(25分钟) 模拟示范操作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的检测过程、讲解操作要点。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的检测过程、操作要点。在此期间随机调取学生的模拟软件作业表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演示法 讲授法 电脑,教师管理系统软件,汽修仿真模拟软件
教师演示
(5分钟)
教师现场演示规范的操作过程,同时投影播放事前录制的凸轮轴检测操作微课,展示整个检测过程。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要点: 1、注意清洁。 2、凸轮轴轴颈失圆度检测时,百分表表头应与轴垂直,且表头应处于轴中线位置,百分表表头应有一定的预压量;拆卸时应先抬起表头。 以免损伤百分表。 3、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检测应先进行外径千分尺的校准;量干应与凸轮轴垂直。 演示法 讲授法 电脑,投影仪,
微课
分步练习 将实训所用器具检验平板、凸轮轴、v型支
演示法 手机、QQ软件、
---WORD格式--可编辑--
----
(30分钟) 架、磁性表座、百分表、外径千分尺、通用抹布等分发给学生。 将操作微课发送到班级学习群中,要求学生手机下载后,对照微课,一步步反复练习检测步骤。(投影仪反复播放操作微课,以便个别无手机的学生观看) 巡视全场,对个别学生手把手教学。 讲授法 启发引导 微课
小组合作 (40分钟) 在此环节,将全班31位学生分为8个组(7*4+1*3),分配待检凸轮轴。其中有5根合格的凸轮轴,3根不合格的凸轮轴。 向每个组发放实训工单,给出凸轮轴的各项标准值和使用极限值,让每组学生检测凸轮轴、完成实训工单,判断凸轮轴是否合格。 查看全场,帮助检测有误的小组查找问题,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演示法 讲授法 启发引导 任务驱动
实训工单
成果展示
(5分钟)
要求每组学生将检测工单上传到班级学习
QQ群中,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检测结
果、判断依据。
电脑,投影仪,
手机,QQ软件
总结评价 (10分钟) 对检测规范,结果正确的小组予以肯定。对检测有误的小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讲解说明,共同学习提高。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结合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自我
评价、小组评价、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评选出前
几名,在学习群、家长群中以群公告方式发布,
以激励学生学习。)
演示法 讲授法 电脑,投影仪,
手机,QQ软件
清洁整理
1、组织学生清点、清理工具,归位保管。
2、整洁工作现场。
---WORD格式--可编辑--
----
课后提升 给出问题: 1、检测出不合格的凸轮轴如何处理? 2、导致凸轮轴损伤的可能情况有哪些?
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查找、网络搜索、交流讨
论等方式查找答案,并在QQ学习群中分享。
任务驱动 手机、QQ软件
教学反思 信息化资源与实训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兴趣,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不足之处在于,性格内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主动交流的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较
差,应对这些学生课后再辅导;课堂上制定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情况学生
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