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一参考答案.doc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一参考答案.doc

一、 选择题1、用同一NaOH 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种弱一元酸,则a K Θ较大的弱一元酸(B ) A 消耗NaOH 多;B 突跃范围大;C 计量点pH 较低;D 指示剂变色不敏锐。

2、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B )A0.1g ;B0.2g ;C0.3g ;D0.4g.3、以HCl 溶液滴定某碱样,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25±0.01ml ,终读数为32.25±0.01ml ,则用去HCl 溶液的准确体积为(D )A32.0ml ;B32.00ml ;C32.00±0.01ml ;D32.00±0.02ml 。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则(A )A 滴定越准确;B 选择指示剂越多;C 变色敏锐;D 滴定越不准确。

5、溶液pH 降低,EDTA 的配位能力会(B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

6、用KMnO 4法测定Ca 2+离子,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B )法 A 直接滴定法;B 间接滴定法;C 返滴定法;D 置换滴定法。

7、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波长与能量的关系为(B ) A 波长愈长,能量愈大;B 波长愈长,能量愈小;C 波长无能量无关。

8、在酸性条件下,莫尔法测Cl -,其测定结果(B ) A 偏低;B 偏高;C 正好;D 无法确定。

9、下列有关配体酸效应叙述正确的是(B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稳定性越大;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CpH 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大。

10、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高锰酸钾的速度为(B ) A 同酸碱滴定一样,快速进行;B 开始几滴要慢,以后逐渐加快; C 始终缓慢;D 开始快,然后逐渐加快,最后稍慢。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考虑的因素是(D )ApH 突跃范围;B 要求的误差范围;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D 指示剂的结构。

12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17221.061-•==L mol O Cr K c 的K 2Cr 2O 7滴定121.0)(-+•≈L mol Fe c 硫酸亚铁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 ,对此滴定最适合的指示剂为(C ) A 邻二氮菲亚铁V 06.1='Θϕ;B 二苯胺V 76.0='Θϕ;C 二苯胺磺酸钠V 84.0='Θϕ;D 亚甲基蓝V 36.0='Θϕ13、在1mol·L -1HCl 介质中,用FeCl 3(V Fe Fe 77.023/=++Θϕ)滴定SnCl 2(V Sn Sn 14.024/=++Θϕ)终点电势为(D )A0.56V ;B0.54V ;C0.46V ;D0.35V .14、当M+Y 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 存在,若1)(=L M α,则(A ) A M 与L 没有副反应;B M 与L 的副反应严重;C M 与L 的副反应较弱。

15、共轭酸碱对K a 的K b 的关系(C ) AK a +K b =K w ;B K a /K b =K w ;C K b =K w / K a ;16、pH=5.0,45.6lg )(=H Y α,若用EDTA 直接滴定M 离子,则绝对稳定常数)(MY K f Θ至少为(A )A1014.45;B1012.45;C108;D1012.90;17、定量分析工作中,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 )A 愈小愈好;B 等于0;C 没有要求;D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18、0.1mol·L-1Na 2CO 3(K b1=1.8×10-4,K b2=2.4×10-8)溶液的pH 值(B ) A2.38;B11.62;C8.00;D6.00。

19、系统误差的性质(A )A 单向性;B 重复性;C 单峰性;D 对称性。

20、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则说明(C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时的光程长;C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 测定该物质灵敏度很高。

二、填空题1、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系统误差是否存在);2、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减小试剂误差);3、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4、为检查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5、某酸碱指示剂9100.1-⨯=HIn K ,则该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1±=HIn pK pH );6、一氧化还原指示剂V 86.0='Θϕ,电极反应d e Ox Re 2=+,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n059.0+'=Θϕϕ); 7、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K 2CrO 4);8、EDTA 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简称;9、在吸光光度法,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之比即为I t /I 0,称为(透光度); 10、吸光光度法用于定量测定的理论依据是(朗比定律:A=εbc );11、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过程,反应达平衡时共轭酸碱对(得失质子数相等),表达这种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质子条件式);12、准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它可用(误差)来表示; 13、影响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为(c )和(k a ); 14、在用Na 2C 2O 4对KMnO 4,通常用(H 2SO4)调节酸度。

三、判断题1、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2、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金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都是一样的,随着c(H +)的变化而发生颜色改变(×);5、指示剂的变色点与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符合,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6、可疑值的取舍问题实质上是区分偶然误差和过失的问题(×);7、pH=3.05是一个三位有效数字(×);8、用EDTA 法测定某金属离子时,酸度越低,)(MY K f 'Θ值越大,对准确滴定有利(×); 9、测定混合酸碱溶液时,若消耗HCl 的体积V1<V2,则混合碱的组成一定是NaOH 和Na 2CO 3(×);10、(NH 4)2S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c(H +)+c(HS -)+2c(H 2S)=c(OH -)+c(NH 3)(√);11、在沉淀滴定法中,由于沉淀的吸附所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12、标定KMnO4溶液,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 2+(×);13、以AgNO 3标准溶液滴定NaCl 时,K 2CrO 4多加了一些会产生负误差(√);14、以NaOH 溶液滴定HCl 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 15、以FeSO4溶液滴定Ce 4+(V 126=计ϕ)=1.26V 溶液时,用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Θϕ)作指示剂所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

四、简答题: 1、 EDTA 配位滴定过程中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①)(MY K f 'Θ的影响 当c(M)一定时,)(MY K f 'Θ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②浓度的影响 当)(MY K f 'Θ一定时,金属离子的原始浓度c(M)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用Na 2C 2O 4对KMnO 4标准溶液的标定过程中,需要何种介质?为什么?答:该反应需要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通常用H2SO4控制溶液酸度,避免使用HCl 或HNO 3,因Cl -具有还原性,可与MnO4-作用,而HNO 3具有氧化性,可能氧化被滴定的还原物质。

3、酸碱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什么?-++⇔In H HIn酸式色 碱式色)()()()(HIn c In c H c HIn K -+Θ= )()(lg )(-Θ-=In c HIn c HIn pK pH 1)()(=-In c HIn c )(HIn pK pH Θ=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在变色点所显示的颜色,是酸式型和碱式型等浓度的混合色。

10)()(>-In c HIn c 1)(-<ΘHIn pK pH (只能看到酸式色) 10)()(<-In c HIn c 1)(+>ΘHIn pK pH (只能看到碱式色) 可见,当pH 低于1)(-<ΘHIn pK pH 或超过1)(+>ΘHIn pK pH 时,都看不出指示剂随pH 值改变而变化,只有在1)(±=ΘHIn pK pH 范围内,人们才能觉察到由pH 改变所引起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这个可以看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的pH 区间,叫做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

滴定突跃是指示剂选择的依据,只要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以内(或基本在突跃范围以内),都可用该指示剂指示终点。

五、计算题1、称取CaCO 30.5000g,溶于50.00mlHCl 溶液中,多余的HCl 溶液用NaOH 溶液回滴,消耗6.20ml,1mlNaOH 溶液相当于1.01mlHCl 溶液,求HCl 和NaOH 溶液的浓度。

设HCl 的浓度为xmolL -1,NaOH 的浓度为ymolL -1x y 01.1=505000.01020.6105033=⨯-⨯--y x 2、取混合酸(H 2SO 4+H 3PO 4)试液25.00ml 稀释至250ml,吸取25.00m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0.20001-•L mol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要18.0ml ,然后加酚酞指示剂,继续滴加NaOH 溶液至酚酞变色,又消耗NaOH 溶液10.30ml,求试液中的分别含量,以g/ml 表示。

此类问题属于混合酸的滴定问题H 2SO 4的∞=1a K 、22100.1-⨯=a KH 3PO 4的31105.7-⨯=a K 、82103.6-⨯=a K 、133104.4-⨯=a KH 2SO 4属于强酸第一级完全解离,第二级解离常数22100.1-⨯=a K ,所以用NaOH 滴定时H 2SO 4最先被滴定,一级二级之间没有突跃。

因为:41210/4342πa PO H a SO H K K所以硫酸的二级解离与磷酸的一级解离之间不能分别滴定,之间无突跃。

因为:42110/4343≥a PO H a PO H K K 43210/4342≥a PO H a SO H K K所以:磷酸的一级与二级解离能分别滴定,产生pH 突跃,三级解离由于831043-πa PO H K 所以不能直接滴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