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
难点:1、 糖皮质激素类得抗炎作用机制 2、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得停药得问题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 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②促进具有免疫活性得淋巴细胞解体,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 ③阻止 T 细胞→致敏淋巴细胞→抑制细胞免疫; ④阻止 B 细胞→浆细胞→抑免疫球蛋白产生→抑制体液免疫→抗体↓; ⑤消除免疫反应所致得炎症反应。 3、抗毒作用: 细菌内毒素→致机体高热、乏力等毒症状。 糖皮质激素→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降低机体对内毒素得反应性 → 缓解毒血症状。 抗毒机制就是: ①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致热源”释放, ②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得反应性。 但不能中与、破坏内毒素,对细菌外毒素也无效。 4、 抗休克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各种休克都有效,其中对中毒感染性休克显著。 抗休克机制: ①与抗炎、抗毒 、抗免疫作用有关; ②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 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释放,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④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得敏感性。 5.其它作用: (1)血液与造血系统作用: ①刺激骨髓造血机能:RBC↑、Hb↑、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②纤维蛋白原↑→促凝血。 ③使血中淋巴细胞↓,淋巴组织萎缩。 ④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2)退热作用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对致热源得反应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内热源 释放,产生退热作用。
肝功能减退,CBG 合成↓,游离激素↑,作用↑。
2、代谢与排泄
①可得松、泼尼松 C11–加 H ,转变为 氢化可得松、泼尼松龙产生作用, 故肝功能障碍时,不宜用可得松、泼尼松。
②肝、肾功能↓,糖皮质激素 t1/2↑;甲亢、妊娠、口服避孕药使 t1/2 ↓。 【药物分类】
短效:氢化可得松、可得松,维持 8-12 h;
②肾上腺危象:大剂量激素 + 盐水 2、严重感染: (1)严重急性感染:如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肺炎、重症伤 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败血症、猩红热等。必须合用足量有效抗菌药。 病毒性感染:由于 ①抑制免疫功能;②无特效抗病毒药,原则不用。 对严重病毒感染:如严重传染性肝炎、乙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为 提高患者耐受力,渡过危险期,采用突击疗法缓解症状,病情好转后迅速撤药。 (2)防止炎症后遗症:如结核性脑炎、脑炎、心包炎、风湿性心瓣膜炎、 胸膜炎、角膜炎、睾丸炎、烧伤后疤痕挛缩等。 早期应用:抗炎抑制渗出,缓解症状,并防止粘连、疤痕形成。 3、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 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综合等。 通过抗炎、抗免疫,缓解症状。但易复发,需综合治疗。 (2)过敏疾病:荨麻疹、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血清 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3)异体器官移植—→抑制排斥反应 4、抗休克治疗: 主要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短时大剂量突击给药,须合用有效抗生素。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药理学
专业班级 08 级三年临床、药学
王生杰 授课类型 讲授
学时
3
章节题目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目得 与 要求
1、掌握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 项 2、理解可得松、氢化可得松、强得松龙、地塞米松特点。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1、 糖皮质激素类得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2、 糖皮质激素得利弊两重性
中效:泼尼松(强得松)、泼尼松龙(强得松龙),维持 12-36h ; 长效:地塞米松、倍她米松,维持 36-54h; 外用:氟氢可得松、氟轻松。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1)特点: 对各种原因炎症(感染、免疫)均有强大得抗炎作用。 ①早期用药:渗出↓,抑制 WBC 浸润及吞噬反应,改善红、肿、热、痛。 但同时降低机体防御机能,可诱发加重感染 ②后期用药:抑制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 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不利得就是,可阻碍伤口愈合。 (2)机制: ①抑制磷酸酶 A2 活性,减少致炎物质生成:使白三烯(LT)、PG、血小板 活化因子(PAF)↓; ②抑制细胞因子产生: IL-1、2、3、4、5、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产生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因子介导得 炎症反应。 ③抑制 NO 生成:许多细胞因子→诱导“NO 合酶”→NO↑→参与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使 NO↓→产生抗炎作用。 ④降低炎症得血管反应: 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促使“血管皮素”生成,对抗组胺、缓激肽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得血管舒张 作用。 ⑤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水解酶释放。 ⑥抑制纤维母细胞得形成 :肉芽组织形成受阻。 2、抗免疫作用: 治疗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抑制免疫反应得多环节: ①抑制巨嗜细胞对抗原得吞噬与处理;
下丘脑(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
+
垂体(促皮质激素,ACT ←
—
↓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
【体内过程】
1、吸收与分布 吸收得氢化可得松蛋白(CBG) → 结合;
② 10% + 白蛋白 → 结合;
③ 10% 游离型 → 发挥作用。
(3)中枢兴奋作用 :中枢兴奋性↑→欣快、激动、失眠 →诱发癫痫、精神失常。 (4)对代谢得影响: 【作用机制】 激素 + 胞浆受体 → 复合物(入细胞核) → 影响炎症介质基因转录。 【临床用途】 1、替代治疗:
①皮质功能减退症(如阿狄森病、垂体前叶功能↓,皮质次全切术): 糖皮质激素,严重者 + 盐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就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激素得总称。包括:
①糖皮质激素:束状带分泌,有可得松、氢化可得松。
②盐皮质激素: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去氧皮质酮。
③少量性激素:网状带分泌,活性低,临床意义不大。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构效关系】
1、C3 = 0 、C11 = 0(或 -OH)、C20 = 0、C21-OH、C4-5 双键,为必须基团。 2、C1-2 →单键变为双键,C6、C9 +F、C16 + -CH3(-OH),抗炎↑,水盐↓。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