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御伽草子与太宰治文学

论御伽草子与太宰治文学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试论《御伽草纸》与“灰色”太宰治文学作者 ******系(院)外国语学院专业日语年级 2010 级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日期 2014年05月诚信承诺书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作者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院长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试论《御伽草纸》与“灰色”太宰治文学某某某(******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4**000)摘要: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①齐名的重要作家。

以他为代表的无赖派作家敏锐地把握住日本战后民众颓废迷惘的心态,赢得了读者广泛的共鸣。

他的代表作品《斜阳》、《人间失格》等作品的标题都成为流行一时的词语。

由于他的大多作品都萦绕着破败气质犹如深灰色的清晨故多数人把太宰治文学称作做“灰色”文学。

他的代表作无一不是充斥着日本二战前后疯狂的时代韵味,但其中的《跑吧,梅洛斯》、《御伽草纸》等翻案系列作品却彰显出太宰治不一样的文学态度,并没有被太宰治的灰色特点所包裹,其中的《御伽草纸》被一般日本评论家认为是其翻案系列的最高作品。

虽然太宰的情死和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让其备受诟病,但他的优秀和敏锐更是其成名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同于一般的作家,他性格上消极迷惘的缺陷却更使他颓然的文风有了更完美的展现,这也许就是太宰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地方。

关键词:太宰治;无赖派;御伽草纸;灰色引言《御伽草纸》是太宰治的中期作品,比起他的《人间失格》、《斜阳》等色彩分明且争议性极大的“灰色“作品,《御伽草纸》更像一壶茶,清香健康且回味悠长。

其中太宰治对日本童话的再编,使日本睡前童话也变得深入世事,震荡灵魂,并且透露出太宰治不同往日的文学形象。

《御伽草纸》是太宰治少有的带着健康明朗风格的作品,一部更多被人所知又忽略的作品。

一、太宰治文学(一)太宰治文学的时代背景太宰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原名津岛修治,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

大学时代开始追求放浪不羁的生活,与艺妓同居,四次赴死未遂,最后与爱人相伴投水自尽。

太宰治的作品每部都精采绝伦,尤其以二战后的作品引起无数年轻人共鸣,《斜阳》、《人间失格》更堪称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金字塔顶作品,由于他的大多作品都萦绕着破败气质犹如深灰色的清晨故多数人把太宰治文学称作做“灰色”文学。

以他为代表的无赖派作家敏锐地把握住日本战后民众颓废迷惘的心态,赢得了读者广泛的共鸣。

太宰治的三个文学创作阶段分别与日本左翼崩溃的时代、战争时代、战后的迷惘时代相对应,所以可以认为时代对其影响是不应该被轻视的。

太宰治这种特有的对现实生活丧失热情的灰色文学,究竟在研究的时候是把环境和时代哪一个放在第一位,确实是很难判定的。

虽然如此,大多数研究太宰治的学者和读者都愿意认为:前期的错乱,中期的健康,后期的倾颓是依据各自时代的影响才呈现出了那样的面貌。

优秀的艺术家无一不既是命运之子,同时也是时代之子。

这也就是说太宰治的文学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灰色时代气息,他的代表作无一不是充斥着日本二战前后疯狂的时代韵味,但其中的《跑吧,梅洛斯》、《御①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雪国》等。

三岛由纪夫: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片人,电影演员。

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代表作品有《金阁寺》、《假面的告白》等。

伽草纸》等翻案系列作品却彰显出太宰治不一样的文学态度,并没有被太宰治的灰色特点所包裹,其中的《御伽草纸》被一般日本评论家认为是其翻案系列的最高作品。

(二)太宰治文学作品简述正如上文所讲日本文学评论家们,一般把太宰治的文学创作做阶段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这三个时期来进行甄别。

前期自昭和7年至昭和12年,代表作品为《往日》《虚构的彷徨》《万年》《20世纪旗手》。

中期自昭和13年到昭和20年,代表作品为《满愿》、《御伽草纸》。

后期仅仅只有三年时光但却是太宰治的黄金时期,是从《冬日的烟火》到《人间失格》的时期,其中“灰色”太宰治文学的代表作《斜阳》、《丧失为人资格》就出自这一时期。

这三个时期分别也与左翼崩溃的时代、战争时代、战后的迷茫时代相对应。

日本著名作家平野谦认为在众多太宰治文学作品中,前期的《往事》、《鱼服记》,中期的《富岳百景》、《跑吧,梅洛斯》,后期的《斜阳》、《丧失为人资格》、最能代表“灰色”太宰治文学,下面就带有健康明朗风格的《御伽草纸》与“灰色”太宰治文学进行比较。

二、《御伽草纸》与“灰色”太宰治文学对比(一)《御伽草纸》的信念独白《御伽草纸》是太宰治以日本民间故事为素材所翻案改写的作品,全书主要改写翻案《肉瘤公公》、《浦岛太郎》、《碦嗤碦嗤山》、《切舌雀》等故事。

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一九四五年。

完全能够在拜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在战时和战后的时间分水岭上的创作,既无战时明朗感受,也没有战后忧郁的氛围。

在神乎其技的写作手法中交相辉映着明暗两种意向,是太宰治翻案小说风格的完美体现。

与其说太宰治的其他作品是他文学态度的常态,倒不如说《御伽草纸》是他真实的自我独白。

在日本民间故事的解读上,太宰治是狂放的甚至是无所顾忌的。

他不是单一的把那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逐一解释,更多的是在诠释他们。

譬如在《浦岛太郎》中他看到龙宫空间中圣地的神圣真理及无限的宽容,以及土产贝壳中蕴藏的岁月与忘却。

又如在《肉瘤公公》中,太宰治说道:“没有谁是坏人,只是人生的悲喜剧罢了。

”他的诠释角度完全没有遵守常人说的善恶对立的角色设定,完全遵循的都是太宰治的信念独白。

这也是《御伽草纸》难能可贵的地方,说它是私小说还是什么都不准确,这只是太宰治自己对世界的表白。

“灰色”太宰治过往因为自己的自尊和向往与他人不同,不停的反抗社会和时代,从而创作出大量的颓废没落性格作品的他,在《御伽草纸》里决意重建,以一个阳光健康的小说家来对待周遭。

他在几部改写的民间故事里都透漏出即使被环境轻视,梦想破坏,对于生存疲倦不堪,即便如此还不能抛弃对生命的热爱的普通男子形象。

就是被滚滚红尘所埋进深深的淤泥里,但也能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寻找出一个人的幸福,寻找到一个人的好天气。

这是太宰治少有的幸福,就如在《浦岛太郎》里的太郎一般,回到故乡不经三百年已过去,物是人非的老地方所有一切都消失了,但浦岛太郎还是有一个盒子让自己白发苍苍。

如若称之为幸福,的确未免微不足道,但这样幸福是万人皆可寻得的幸福,一个无法反抗就认真享受的幸福。

太宰治在《御伽草纸》精辟的总结道“人生不过是一场悲喜剧的信念独白[6]。

”(二)“灰色”太宰治文学的信念独白太宰治的主要作品是受他所处的时代影响的,他的作品也必定是他对自己的时代的一种信念独白。

太宰治在作品中曾说道:“无论身逢乱世还是太平年间,最大的兵荒马乱到底都是幻灭。

”如果太宰治不自我了结、不疯狂、不绝望,继续与生活斗争,那未免太痛苦;如果太宰治能当个利己主义者,自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从未怀疑过自己,那倒也轻松了——但这二者太宰治都做不到。

所以太宰治只好问:“不抵抗是罪么?”对时代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他的懦弱,也是他的骄傲。

几乎所有太宰治的作品都在反复论述这一命题,这也是他的创作动力,想向全世界抒发他的这份无力感,以乞求自我的安慰感。

无力反抗时代和自己,但却也绝不容忍它们。

这也直接导致太宰治多次直面生死之事,想象这样一个作家,毕生的写作都是以自身为蓝本,自传体式的回忆贯穿文本;生前毁誉参半,死去近六十年还被不断追忆,连忌日都成为节日……这就是太宰治,日本无赖派大师,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但太宰治最终也逃不掉自己对自己的审判,一生以放弃生命为解脱手段,从二十岁起五次自杀,终于在四十岁前结束生命。

“不抵抗是罪么?”可以说是太宰治的灰色文学态度。

太宰治出生不羁却多受局限,追求自由却多受挫折,向往爱情却多受沦陷。

加之太宰治身历过革命的失败后,他就说:“即便他夜读《圣经》也难觅归宿,那么虚无和自杀是唯一减缓痛苦之道。

”在经历了《御伽草纸》短暂的心灵救赎之后,太宰治的文学之路还是在斗争反抗失望的路上,留在了失望的字眼上[6]。

(三)《御伽草纸》与“灰色”太宰治文学作品对比解析1.《御伽草纸》与前期太宰治文学据太宰治的《东京八景》中自己的论述,当时的昭和7年、太宰治24岁,他是怀着写遗书的心情来著作《往事》。

《往事》是太宰治的处女作,而且是带着复杂情绪创作的,其中大多数情节都取材于自己。

文中的主人公从幼年时代起便对容貌服装过分在意,习惯于撒谎,对生活难以宽恕,整日活在不眠之苦中,即使遭受丁点的侮辱,也会难过得萌生自杀的念头。

但也能为歌舞会的演出泪流满面,一个人喜欢着美好的未来。

《往事》描写这样一个小孩的成长过程时,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生活的贴近性,怀着敏锐的角度剖析成长的问题。

太宰治的《往事》不愧是一位敏锐而柔美的小说家的处女作。

这和太宰治创作前期的另一部代表作《鱼服记》一样,也属于这一类依靠其纯洁的感受性来创作成的高度凝练之作[7]。

《御伽草纸》开篇楔子中太宰治用他自己一家躲进防空洞的场景为引子,自然的写出“他是拥有神奇力量能创作故事的人,此时此刻,他心中也自然而然的酝酿起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一下把读者带入他翻案的故事里。

但毫无疑问,太宰治的特性并不在于他的敏锐的感受性,而归于他自身在这种感受性中所感受到的伤害。

太宰治的个性背负着一种不能不受伤以致于接近荒唐的宿命式的东西,而这是在同样富于敏锐感受性的《御伽草纸》中是绝对看不到的东西。

《浦岛太郎》里在介绍浦岛太郎时说“作为家族长男,兴趣不广泛,不爱好女色,整日醉心于他高尚的生活品位,并此满足。

”太宰治完全没有把浦岛太郎受到身份限制,而要自我约束的生活用惆怅的方式表白出来。

这在往日的作品中是无法想象的。

《御伽草纸》所改编的故事里大多都表达着,我乐于接受生活的不如意,这是太宰治生活态度的改变,是他对宿命认识的自我转变。

从这种意义上讲,前期末尾所创作的其他作品譬如《创生记》、《20世纪旗手》等一类从错乱中描写错乱的散文诗式的作品或许应该说最具备“灰色”太宰治式的特征。

摘自平野谦的评论”作为《20世纪旗手》副标题的名言“我生下来对不起你们”,据说乃是出自创作了“我的父亲在日俄战争中悲惨死去/我的母亲在灰暗的灯光下穿针缝衣/唯有我独自一人在默默咏诗”这首诗歌的一位无名诗人的名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