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地形图(一)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一)分析


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山地 闭合曲线外 山峰 低内高▲符

盆地 闭合曲线外 洼池 高内低
山脊 等高线凸向 低处山脊连 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 高处山谷连 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 高线组成
峭壁 多条等高线 陡崖 会合重叠在
一处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四周低中部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
课后作业
《非常学案》51——54页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稀疏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 鞍部
山顶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顶
洼地
山顶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
口诀法
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 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 脊线对山脊”。
2. 从地形部位看, 甲是_山__顶__; 乙是_山__脊__; 丙是_山__谷__;丁是_鞍__部__.
3. 若某游客打算从M、N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M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M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
5、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 后回答:
①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余村:山谷 ,李村:鞍部 , 气象哨: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
的理由王是村在河谷,气象哨应建在山
______脊__,_地__势__较_高__,__便_于__观_。测
预习教材72——76页,思考下列问题
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局部地形。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简单计算及应用。 4、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课时
1.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读图回答
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
1500米
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
500米

侧,坡度向外侧降
四周高中间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

侧,坡度向内侧降
从山顶到山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麓凸起高耸 部分
山脊之间低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洼部分
相邻两个山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顶之间呈马 山脊线最低处 鞍形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 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山脊
鞍部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
陡崖(悬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
1.推测陡崖顶部A的高度是多少?
500<A<600
2.陡崖底部B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200<b<300
A
B
3.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范围之间?
500-300<h<600-200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
高度是650米。已知王村气温是
甲 乙
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
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
的气温应是 6.1℃。
④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
好,为什么?
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
课内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地貌的识别 等高线地形中的简单计算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是多少?
0
1000米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100
200
200 100
100
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
山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
陡崖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
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
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等高距:50米
陡崖E
A
山顶

鞍GF部谷 B高
250米
山脊 C
等缓高线 稀坡疏

150米
崖顶海拔:200-250米 陡崖高度:150-250米 崖底海拔:0-50米
50米
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400
A
M 乙
800
1000

丁 丙
N
B
1. 图中A点海拔是_4_0_0__米, B点海拔是_8_0_0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4_0_0__米.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400
D
E 400
200
2、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 分的名称。
山顶 A 300米 200米
鞍部
300 C
300
200
D 陡崖 400 300
200
200 400 500
E 山脊 山谷 B
3、等等高陡高线线地形图上对应的地形名称 密坡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