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B 丙 乙 甲 D F
G
A
E
C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着色规律: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 洋;黄色、褐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 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
五、地形剖面图
步骤: 1、确定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 3、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4、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 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 之间的距离,并将其转绘到剖 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 5、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 的各点作垂线,标出各垂线与 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6、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 线连接起来,并在曲线内画上 阴影部分,以更加清楚地显示 剖面的起伏状况 7、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 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檫去 垂线的痕迹。
例: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 进行调查。读下图,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 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处,并用地形地剖面图解释你所作 的判断。(2001年全国卷文综试题)
④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 度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 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 线值高。具体如 上面右图所示: 已知:a>b ①如果c=a,则d>a,即“大于大的”。 ②如果c=b,则d<b,即“小于小的”。
④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 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 洼地处.
②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 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 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⑤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 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⑥建海滨浴场、码头: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方位判断:公路走向、山脉走向、河流 流向、聚落方向等。(注意指向标) ②气温推测:6℃/1000m。 (根据相对高度)
③距离判断:公路长度、河流长度等。 (注意比例尺)
N 乙
甲
1100 500 东南
河流
(1)河流流向 西北
1:50000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桥梁长度 (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乙地的气温约 为——℃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1.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 由西北向东南。若在该地区修 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 A 处。 2.若从B地修筑一条铁路到E地,沿BGE与BFE两条线路 中哪一条较合理 BFE较为合理 。理由是:
若选BGE线路必须 经过海拔近400米 的山地,开挖隧 道费工费时;而 选BFE线路,是沿 100米等高线修筑 铁路,海拔高度 一致,可以省工 省时。
例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鞍部 (1)按地表形态来看,A处是 山顶 ,C处是 , E处是 断崖 。 (2)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丙 河, 该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原因是 。 (3)现准备在该地 建一疗养院,F、G两 处哪处更合理?为什 么? F (4)图中最适宜修 建水库的拦河坝的地 点是 D 。
(n-1)d ≤ H最高 - H最低 < (n+1)d 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300米
500米≤ H最高 < 6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 H最低≤ 300米,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 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A、59m C、199m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山顶
山谷
山脊
①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5页表格)
闭合曲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 等高线凸向 外低内高, 山脊线也称分水 高处,山谷 用 表示 线 线也称集水 线
由一对山脊等 高线组成, 鞍部是山脊线 的最低处, 山谷线的最高 处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起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山顶 山坡 山麓
③等高线图上的坡度判断 假设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500米
500米
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
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 例1、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 B 。
A 0 2千米
100 200 150
山顶
250 200 150 100
1.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分水岭)
2.山脊线(凸低则高)
1.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2.山谷线(凸高则低)
200 100
200 100 200 100
凸低则高
凸高则低
山 脊
100
200
山 谷
100
200
鞍部
鞍 部
300 200 100
1.位于两个山峰之间 2.地势低平
课堂练习
C
)
1、读下列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甲
乙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上面四图中等高距最大的是( C ) 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 2.上面四图中所示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D ) 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
陡
崖
400 300 200
鞍部
鞍部 山峰
缓坡
山脊
陡坡
山谷
例题: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 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 峰
山谷 鞍部
900
800
700线
b.200米以下为平原
c.200米~500米为丘陵
d.500米以上为山地
e.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小的地形为高原
d、均为闭合曲线
c、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坡度的陡缓 e 、除陡崖外,不相交、不重叠
山脊线 山谷线
f、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g、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表示。
H、同一等高线两侧数值变化趋势相反
例题: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地形的大致走向是( B )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4)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计算
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 = H H相 甲 H 乙
或(n-1)*d
②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点海拔高度在 700 米以上。 (2)若B点的气温是20°,根据一般规律,则C 点的气温应是 17.6°C 。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和陡崖的相对高度
100米 50米 149米 100米 50米 1米
相对高度(H): H高-H低≤ H<H高-H低+2d 或(n-1)×d≤H<(n+1)×d d为等高距 n为重叠的等高线数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越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疏,坡越缓 ★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相同, 比例尺越大,坡越陡;比例尺越小,坡越缓 ★比例尺、等高线的疏密相同, 等高距越大,坡越陡;等高距越小,坡越缓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 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 下图中左图和中图所示) ②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 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 无法看到。(如下图中右图所示)
⑦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 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⑧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 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 建盘山路等。
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 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
EF间修建公路: 可减少修路的工程 量 道路平坦,利于车 辆行驶 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C、59〈H〈60 B、49〈H〈50 (40m<H<60m) D、60〈H〈61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6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地形图的判读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地形图的分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等高线的特点 a、同线等高
b、等高距全图一致
B
C
D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假设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如何 来判定坡度的陡和缓?
例:观察以下图分析,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是(B )
等高距大 的坡陡;
等 高 距 大
等 高 距 小
等高距小 的坡缓
等高线图上的坡度判断
判定等高线地形图中坡陡、坡缓的因素有三个: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假定其中的两个因素相同,一个因素不同的情况
剖面线的判定
1、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 形部位,如山峰、鞍部、悬崖、河谷, 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 是否与等高线吻合。 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 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 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3、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 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看其在剖面 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