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胸、肺评分表)
⑤肺下界叩诊:方法:病人平静呼吸,沿不同垂直线自上而下进行叩诊,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可定为肺下界的一点,连接这些点,即为肺下界。
常用位置:锁骨中线—第6肋;腋中线—第8肋;肩胛下角线—第10肋
左右两侧肺下界大致相似,矮胖者可上升1肋,瘦长者可下降1肋。
⑥肺下界移动范围:平静呼吸时,于肩胛下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嘱受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下线肺下界最低点。当受检查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于肩胛下线叩出平静呼吸的肺下界,再嘱作深吸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最高至最低点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双侧锁骨中线和腋下界可由同样方法叩得,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6~8cm
②触觉语颤(手法:两手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在胸壁的对称部位,但不要用手强压在胸壁上,以免减弱手掌的敏感性,嘱病人重复发“yi”长音)
③胸膜摩擦感(手法:两手掌平放于胸下腋中线处嘱病人深呼吸,感觉有无摩擦感。)
3.叩诊(14分)
①叩诊时病人姿势:坐位或仰卧位,肌肉放松,姿势对称,呼吸均匀。
②叩诊手法:间接叩诊:医生手指与肋间隙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手指可与脊柱平行,但肩胛下角以下,手指仍保持与肋间隙平行,叩指力量要均匀,轻重适宜。直接叩诊:检查者用中指或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击,从而显示不同部位叩诊音的改变。
检查手法:手指及掌面平置在乳房上,轻轻向胸壁按压,并作圆形和来回抚摸,切忌用手指将乳房捏起做触诊
1
1
1Hale Waihona Puke 1123
肺部
40分
1.视诊(4分)
①呼吸运动
②呼吸频率(看表)、节律
2.触诊(8分)
①胸廓扩张度检查(手法:检查者两手掌置于胸廊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后胸廓扩展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病人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病人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4.听诊(14分)
①病人宜取坐位,也可取卧位;嘱病人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
②听诊时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部到两侧部和背部,同一肋间还要左右对称部位对比。每一个部位听1—2个呼吸周期
③呼吸音
④啰音
⑤语言共振(方法:属病人按平时说话声调重复发”yi”长音,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检查时要在两侧对称部位比较其强弱及性质)
⑥胸膜摩擦音(位置:胸下部腋中线处(最常见处,病人深呼吸时明显)。
4
4
6
6
4
2
2
2
8
8
6
2
4
6
6
6
4
评价
5分
1.操作熟练,动作规范
2.注意关心、保护病人
3
2
体格检查(肺、胸)评分表
得分年月日
项目
考 核 内 容
标分
缺陷及扣分
准备
5分
1.工作人员:工作衣、帽、口罩、洗手(6步洗手法)
2.用物准备:根据体查要求配备用物
3. 病人准备:核对病人,适当遮挡,做好解释,取得理解配合
2
2
1
胸部
10分
1.胸廊(3分)
①外形、两侧对称性
②前后径与横径的比例(正常为1:1.5,小儿和老年人则前后径略小于横径或相等)
③叩诊顺序:由上至下,自肺尖向下逐个间隙进行叩诊,同一肋间还要左右对比,不同肋间上下对比,注意叩诊音的轻微改变,先叩前胸,再叩侧胸,最后检查背部。卧位时可先仰卧检查前胸,然后侧卧位检查背部及侧胸。如有必要,可再转到另一侧检查对比。
④肺上界叩诊:方法: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 ,当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记号,然后转向内侧叩诊,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肺尖的正常宽度约为4~5厘米,右侧较左侧稍窄。
③肋骨骨折检查用手掌平放在胸部前、后,轻轻压向背部
2.胸壁(2分)
①注意胸壁有无静脉充盈及曲张,有无皮下气肿
②胸部压痛检查(用手指轻压或轻叩胸壁、胸骨)
3.乳房(5分)
①望诊:对称性、大小、位置、外形、皮肤颜色、有无浅表静脉扩张。
②扪诊: 乳房有无肿块及其性质、边界等
检查顺序:乳房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