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金融危机
启示
1. 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要循序渐进,分阶段
逐步完成。
2. 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独立问题。
3. 要理顺投资机制,理顺不良债权,避免陷入债务
泥潭。
4. 要有效的增加本币的信誉,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
积极推行汇率制度改革。
分析结束,谢谢观看
•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股票大跌而停摆, 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 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卢布汇率 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罗斯国际文传 电讯社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已跌至159.2 亿美元,比年初的1033.56亿美元,下跌85%,后来干脆 停业,变成一文不值。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 波构成的金融危机。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 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 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解读思路
1.危机发生的原因 2.危机发生的过程 3.危机发生的后果 4.危机发生的启示
1. 投资者对政局不安。1997年3月23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
尔诺梅尔金(俄罗斯总理)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 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经过三次杜马(俄罗斯联邦会议的下议院)表 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经济领导受 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30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时, 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 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政府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 再加上偿付债息不包括在预算支出内,因此公布的财政赤字不高,民众不甚 了解其实际严重程度. 1998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 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俄罗斯严重 的财政、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俄罗斯生 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基础越来越小;再加上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引致企 业税务过重,因此逃税现象十分普遍,几乎一半单位偷、漏税;拖欠工资额 不断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亿卢布,总数达700亿卢布。国际能源价 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亿~70亿美元。俄为支撑经济生活运转,不得不大量 借新债还旧债,而且要借更多新债。除还内债外,还要弥补财政缺口,于是 债务越滚越多,形成债务金字塔。
后果
1. 居民存款损失一半。进口商品价格上涨2~3倍,国产品也连带成
倍上涨。9月份,消费物价上升40%,超过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为 转型以来的最高。居民实际工资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处于贫 困线以下。整个经济下降5%,工业--5.2%,农业--10%,外贸--16.1%。 2. 商业银行损失惨重。西方报刊已惊呼“俄罗斯金融寡头们的没 落”。它们前期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较低的外债,估计共约 300亿美元,兑为卢布后,购进高回报率的国债券。现在卢布贬值, 国债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转换为低利、长期,里外损失巨大。仅金融 七巨头之一的SBS-农业银行当时就握有相当于10亿美元的国家短期债 券,顷刻之间不值几文。据估计,商业银行中有一半濒临破产。俄罗 斯的SBS-农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已被暂时置于中央银行管理之下, 其余几家大银行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账户转移到俄罗斯储蓄银行。由 于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头与政治关系基本 被割断,势力大为削弱。 3. 形成全球效应。本来,俄国经济经过连续6年下降,在世界经济中 已微不足道,它的GDP仅占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场规模也很小。 到1997年股市最兴旺的8月的日成交额也不过1亿美元。这在国际金融 市场中也无足轻重。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配角可撼动全球经济,引 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惊慌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具体原因
1. 国际收支恶化.从1994年到1997年,俄罗斯每年都保持着巨额贸易
顺差和适度经常项目顺差。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石油价 格与原材料价格下跌,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受到沉重打击.另一方面, 尽管俄罗斯有足够的资本流入,但同时也存在巨额的资本流出,从而造 成俄罗斯外汇储备增长缓慢.1997年7月,资本流出急剧加速,进一步 恶化了国际收支,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 巨额财政负担.俄罗斯自独立以来经济长期处于动荡和衰退的局面, 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到1998年财政缺口高达180亿~190亿美元.为解决 国家财政的困窘,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大量发放短期债券和对外大量借 款,从而导致严重的债务危机。1997年底俄罗斯可以确认的对外负债 总额为128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277亿美元,总资产中外汇储备为130 亿美元,是对外负债总值的1/10. 3. 制度和结构薄弱.这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 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 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 乎完全缺位等.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美元。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
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
发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
涌入。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
反应。因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韩国本国发生金融 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
① 由于从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都相继出 了问题,使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纷纷撤资避险, 形成连锁反应,俄罗斯当然也在其中。8月俄罗斯金融市场崩溃后,9 月上旬短短两周内,巴西也出现外资撤走140亿美元、外汇存底从700 亿美元减到50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下次将轮到谁已成为国际金融市 场上的关注热点。 ② 美国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并在俄罗斯8月17日那次汇市大 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损失。这是造成全球效应的一 个最主要原因。现已获悉,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那次金融大风波中约 损失330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即对冲基金)亏损25亿 美元,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亏损20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亏损 4.88亿美元,现已面临被德意志银行合并的可能。现行的对冲基金借 巨资进行金融投机,一旦失利,提供贷款的银行即闻讯逼债,甚至惊 动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来的 “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惊恐,形成连锁反应。 ③ 德国是俄罗斯的最大债权国,俄罗斯出现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 很快波及德国乃至欧洲。俄罗斯迄今已欠德国750亿马克(约合444亿 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俄罗斯金融市场一有风吹 草动,就影响德国债权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动。其冲击波也传到了 欧洲金融市场,如法兰克福股市上的DAX比价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 市的CAC40指数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苏黎世股市下跌 1.6%,等等
危机成因也可具体概括为以下五点
1. 财政收支连年赤字,债务负担过重。
2. 金融秩序混乱,本币信誉低下,银行呆账过多。 3. 资源品出口受阻,粮食产量下降,工业生产萎缩。 4. 政局动荡加剧金融危机爆发。 5. 俄罗斯政府应对措施失误
过程
•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 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
2. 严重财政、债务危机。俄罗斯自1992年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由于
3.议会修改私有化政策。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 起这次金融市场波动的导火线。“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 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罗斯国家杜马 (俄罗斯联邦会议的下议院)又专门通过关于该公司股票处 置法,规定外资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份额不得超过25%。这 样一来,引起外资对俄政府的不信任,纷纷抛售股票。这 个公司的股票在两周内下跌40%,别的股票也跟着下跌 25%~40%。受此影响,国债价格急剧下滑,收益率被迫 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还债的负担。美元兑卢 布的汇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过俄罗斯央行规 定的最高限额6.1850。而且,这次私有化政策变动已影响 后续私有化的推行。最明显的例子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出 售75%股份而无人问津。当然,这也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 暴跌、人们不看好石油生产有关。
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
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当时央 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
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 第二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 这次大波动的诱因则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引起的。这次至少抽 走资金140亿美元。具体原因主要是3条。
• 第三次金融风暴。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基政府贸然推行 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导致投资者对政府的信心丧失,叶利钦 (俄罗斯总统)再次临阵换马,更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1998年8 月1日基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投资者对其能否产生预期效 果,信心不足。因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难 以立刻见效,反映在债券上外资不愿购买俄罗斯有价证券,相反还抛 售手中的证券。俄罗斯政府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对8月12日到期的国 债进行清偿。殊不知,债民不但未购新债券,还将大部分清偿款用于 购进美元,其余则或撤出市场,或留在手中以待时机。在这些内外压 力下,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政府在此内外交困形势下,就 贸然决定,于8月17日推出了三项强硬的应急措施: • 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调低卢布汇率的上限到9.5∶1。这 实际上是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由6.295贬至9.5,贬值50%以上,市场 有此预期,以后卢布汇率必然大跌,10天内跌到20~21∶1,将稳定 了3年多的卢布汇率一下冲垮了。 • 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0亿美元。 • 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00亿 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 市场暂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