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关于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

一例关于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文章题目:一例关于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身份证号:61040419820721109所在省市:陕西省咸阳市所在单位:咸阳市双照中学一例关于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李亚娟咸阳市双照中学摘要:求助者, 男性, 18岁, 学生。

由于父母对其要求较高较严,平时学习虽然努力刻苦,但高考成绩不理想,对他影响较大。

近一周以来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心里烦躁不安。

入睡困难,饮食正常,无器质性问题,能够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但效率不高。

本文是一例运用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对考试焦虑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个案报告。

结合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和SAS、SDS 等的测验结果,确诊为有关考试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然后以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为主做了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最终求助者的焦虑程度减轻,初步达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一.一般资料1.一般人口学资料金某(化名),男,18岁,汉族,某地方高三学生,身高170左右。

父母均为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中还有一个上高一的妹妹。

2. 个人成长史金某家住陕西咸阳某县,家中共四口人排行老大,有一个在上高一的妹妹。

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感情融洽,对其期望较高,管教比较严格,从小就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要做表率。

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学习比较刻苦认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里人都认为他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结果高考失利,复读一年,现在市里知名中学复读高三。

3. 精神状态焦虑,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4. 身体状况入睡困难,饮食正常,无器质性问题。

5. 社会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但是效率不高。

6.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9),提示有轻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43),提示抑郁症状不明显。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主诉:因临近高考,担心考不上影响前途而焦虑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近一周了,一想到高考万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紧张烦躁,晚上入睡很困难,看书注意力不集中,刚看到第一行就想赶快跳到最后一行尽早结束,没有耐心,脑子里不断冒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想控制可越控制想法越多.有时在教室上晚自习,见到前排女生甚至会出现性幻想,感觉很可拍,害怕长期下去,自己会得心理疾病,会影响自己的中考复习进程而考不上。

这样就更令我手忙脚乱了,想快点摆脱这种状态,可越控制却越严重。

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时间不多了,专心复习又担心考不好,到时就什么都没了。

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妹妹上高一,如果我这次还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家里的经济负担就太大了,父母年纪也慢慢大了,我不忍心继续让父母独自承担.如果出去打工,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帮助父母供妹妹上学。

可是我又想上大学多学点知识,如果工作几年再读,那时心就静不下来了,也没时间复习,就圆不了我的大学梦了。

所以要上大学就要现在一鼓作气。

可是我考试失利后一直有阴影,每次遇到重要的考试就紧张。

去年期末考试我非常认真,学习很刻苦,平时模考也不错,可最后还是成绩不理想.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我担心今年高考考不上好大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辜负了父母。

三.咨询师的观察金某衣服整洁,搭配合理,进门时眉头紧锁,有些犹豫,面部憔悴,黑眼圈明显,头微低,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谈吐条理清晰,意识清楚,说话稍显紧张,刚开始身体微缩,坐着不断搓手。

说话有礼貌,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谈话中不断看表,谈到高考的事情就焦虑,迫切要求改变。

四.评估与诊断1. 评估来访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焦虑情绪2. 评估依据(1)根据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金某咨询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所产生的压力引起,是有因而发,并由此产生了不良情绪,此情绪主要体现是指向未来的痛苦体验,即焦虑情绪。

(2)求助者金某, 焦虑情绪在近期发生(一周),并未泛化,其反应强度并不太重。

来访者强调的一些苦恼,如睡眠不好等情况也并不十分严重,未达到睡眠障碍或失眠的程度。

(3)金某不良情绪反应处在理智可以控制的范围,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能基本维持正常社会功能,但效率有所下降。

(4)金某智能、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主动求治愿望。

综上所述,对照症状学的标准,金某表现出的症状从程度上看不甚强烈,社会功能未受明显损害,心理冲突发生在近半个月,诊断为焦虑心理,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来访者虽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一种广泛性焦虑和发作性的焦虑,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体验,典型形式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且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其虽然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他的焦虑有明确的原因,且没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因此可以排除。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烈,情绪充分泛化,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 2 个月以上,根据他的症状,也可以排除。

4. 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五.咨询目标1.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获得金某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消除考试焦虑,缓解他的睡眠问题;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金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理性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完善其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以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发展。

2. 咨询方案(1)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第二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三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金某分析和解决表层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和不适应的行为,其次探讨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帮助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同时,提高他应付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第四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巩固咨询的成果,使其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加幸福的生活。

(2)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本案例采用的主要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法。

金某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焦虑、烦躁,内在却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因此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一种疗法。

他认为人有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倾向,他认为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 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 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 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 A 直接引起症状C,A 与C 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

当B 发生改变时,对事情的反映也会随之变化。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求助者往往有一些非理性的信念,如要求的绝对化,过份的概括化,糟糕透顶,并有自我谴责的倾向。

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方法,此外还有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认知的家庭作业技术等。

放松疗法是指导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学会进行肌肉和情绪的放松,通过调节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来专业注意力消除杂念,引导来访者将注意力从心理世界转移到身体上面,达到放松的效果。

(3)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六.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一次,共四次,每次60分钟。

免费(因为是学生)七.咨询阶段第一次咨询主要了解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让其明白只有自己积极配合咨询师才能帮助自己.第二次咨询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识别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不合理信念。

方法:访谈法过程:询问来访者上次咨询之后的效果,帮助其分析和解决表层问题,理清其纷乱的思绪,和他一起探索他的思维模式与处事方式。

给金某介绍放松疗法的原理和技术,现场给其做一次肌肉放松训练,初步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情绪。

第三次咨询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建立起正确适宜的认知模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向其讲述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介绍ABC 理论的基本原理。

帮助他识别在咨询中他所逐步暴露出来的一些负性的自动想法和不正确的观念,并进行自我审查和反省,如“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只要一刻不学习,就会落后”等,用探讨的方法和其进一步深挖他的不合理信念,布置家庭作业让他回去多想想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