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姓名:吉学彬身份证号:2312431所在省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在单位: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第二小学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第二小学吉学彬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

在咨询过程中,采用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以及放松训练。

经过5次会谈,对求助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取得良好效果。

一、一般资料张超,男,14岁。

独生子。

小学六年级学生。

身高大约1.50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在信用社上班。

家庭基本和睦。

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张超从小随父母生活,父母对其要求非常严格,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和前程。

尤其母亲觉得自己没上过大学,儿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所以自从孩子上学以来,就在学习上要求很严格,常拿孩子的考试分数、名次来谈论孩子。

张超在六年级前基本上还是比较乖的,听大人的话,学习刻苦,自尊心很强。

他觉得父母辛苦挣钱,希望都在自己身上,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实现父母的愿望。

张超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而且当过学习委员、班长。

进入六年级时,父母决定让孩子毕业时报考海林市某重点高中的初中实验班。

这个实验班每届只招100名,面向全市城乡小学,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让儿子能顺利进入实验班,父母在校外给孩子报了“奥数补习班”。

而且给孩子下命令,在六年级这一年的重要考试中,成绩不能低于班级前三名,争取拿第一。

这给张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六年级上学期的一次重要考试中,由于失误,张超的语文、数学综合排名是第10名,名次下降了很多,班主任找他和他的妈妈谈话。

回家后,他的妈妈对张超一顿斥责,告诉他以后不准再考这么差的成绩。

并告之以后考试不能低于班级前三名。

爸爸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说他一定是骄傲了,要好好学,否则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将会影响他考重点大学。

从此张超开始害怕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时张超紧张、心慌、出汗,头脑模糊,一些本来平时会的题,一时也不会做了。

他想让自己镇静下来,可是却更加慌乱。

他的成绩越考越差。

近两个月来,他脾气很不好,情绪容易激动,常和父母发火。

因为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母亲带他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EPQ测验(幼年版):结果有效;E-50 N-61 P-66二、主诉:张超说:“我最近很痛苦,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小实验班”;“爸妈挣钱很辛苦,如果我考不好,会让爸爸妈妈伤心的。

”“一到考试我就很紧张,担心会出错,担心不能考到前三名,爸爸妈妈又会生气,骂我。

”“我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我也很着急。

我也知道考试时不要害怕,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担心考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

”“我有时会做关于考试的梦,梦见我考试时有很多题不会做,我的心马上紧张起来,看到别的同学在答题,我更着急,越着急越不会做”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班主任和同学反映:以前他成绩很好,学习也很努力,考试成绩总排班级前列。

对待班级工作很认真,老师吩咐的事,他总是办得很出色。

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现在一遇考试,尤其是遇到不太会的题,他就会特别紧张,手也发抖,发挥不出正常水平。

妈妈说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睡眠也不好。

咨询师与求助者初次会谈后,对求助者的印像是:穿着整齐,举止得体,敏感内向。

表述清晰,特别对每次考试成绩和名次记得很清楚,很在意成绩。

但有明显的焦虑情绪,情绪有些低落。

交谈过程表现紧张,常低着头。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临床资料的搜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敏感,不愿与人沟通,较难适应外部环境。

很在意考试,对考试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一般。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庭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品行障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考试焦虑;2、完美主义倾向。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张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考试信心,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不成熟的考试认知上,不论其家庭还是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做为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求过严,期待水平过高,助长了孩子考试紧张焦虑;孩子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这一不良认知模式,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而考试焦虑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强化,如果不及时采用可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的身心健康将会继续受损,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2、双方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2007年3月15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SAS测验,询问生活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4)与张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张超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布置咨询作业:回忆当初考试时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第二次:2007年3月22日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

(3)学习放松。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张超说一到考试时,就会想到“我一定要考好。

”“考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家长也不高兴,在同学们们面前多没面子啊。

”可是越想越觉得浑身紧张、发抖,越想“千万别紧张”,越紧张。

(2)调整认知,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帮张超识别造成考试焦虑的上述消极思维,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

使其明白造成他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心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

我帮他挖掘出这些不合理信念,并建立合理的积极的认知。

如“我也是个普通人,人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们每个人都不敢保证总得第一名,总得好成绩。

我只要像平时做题时一样去答卷就好了。

”“一次考试只是检验我过去这段时间学习情况怎样,并不代表我以后”“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可以使大脑思维活跃,全身心投入到考试状态中。

所以不要与紧张对抗。

”同时也和张超的母亲进行交流,使其明白家长给孩子的过多压力和过分欲求是造成孩子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家长要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要多鼓励孩子。

(3)行为放松训练:A、腹式深呼吸放松训练。

指导张超做腹式深呼吸,达到放松的目的。

告之平时出现紧张状态时,可以运用此法进行放松。

B、指导张超做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

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

通过体会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

家庭作业:每天早晚做两次放松训练,每次20分钟,可以躺在床上做。

并记录变化与感受。

第三次咨询:2007年3月29日目的:(1)巩固认知重建结果;(2)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

过程:1、大声朗读积极思维语言,自我感觉良好。

每天坚持做次放松训练,使自己的睡眠状况得到改善,觉得身体舒服多了。

有时在学校课间也做深呼吸训练。

2、与张超商谈建立事件焦虑等级,共分以下:(1)想像上课时,老师提问自己问题。

(2)想像上课时,老师说下午要进行随堂考试。

(3)想像上课时,老师突然说要举行随堂考试。

(4)想像正式考试前,准备进入考场。

(5)想像正坐在考场上考试。

3、系统脱敏:通过想像唤起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听到每一种情境后都保持放松),每次可进行(通过)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布置咨询作业:A继续大声朗读积极思维语言。

B继续每天两次放松训练,每次做1—4想象等级,保持并做放松训练。

第四次2007年4月6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

(2)继续消除考试焦虑;方法:会谈、系统脱敏过程:(1)反馈作业:按要求完成了1――3级的情境想像,能保持放松。

对于第4级想像等级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

(2)系统脱敏:进行第4、5级脱敏放松训练。

通过想像唤起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

家庭作业:A、继续每天做第4、5等级的脱敏放松训练。

B、本周内课上,如果有随堂考试的情况,要保持放松。

第5次2007年4月13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过程:1、反馈作业:按要求完成焦虑情境想像,能保持放松。

遇到课上考试,能运用放松方法,使自己不再那么紧张。

张超说自己通过咨询,收获很大。

上一周班里有一次数学考试,没有原来那么紧张,会的题目也能答上了。

感觉很高兴。

2、再做一次第五等级的想像焦虑水平训练,想像自己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情况。

发现求助者表现不再那么紧张,自感焦虑水平大大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