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快练(十一) (教师素材)
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陕西汉中中学高三月考)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A.氢氧化钾
B.碳酸钠
C.氧化钙
D.次氯酸钠
解析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
答案 A
2.(2019·北京牛栏山一中模拟)下列依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操
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氨气
B.制取
NaHCO3
C.分离
NaHCO3
D.干燥
NaHCO3
解析 A.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为反应物,混合加热制备氨气,A正确;B.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出尾气是短导管,B正确;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D错误。
答案 D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和M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周期数的二倍,Y、Z、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M、N、X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Y、Z、X、M、N
C.电解熔融的N和Z形成的化合物可得到对应的N和Z的单质
D.单质Y的熔点高于单质Z的熔点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M、N分别为C、Na、Al、S、Cl。
A项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M、N,A错;B项正确;C项AlCl3属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C错;D项单质Y的熔点低于单质Z的熔点,D错。
答案 B
4.(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3416S
B.NH4Br的电子式:
C.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解析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则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的质量数为16+18=34,可表示为3416S,A正确;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NH+4和Br-构成,其电子式为
,B错误;C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CO2分子的比例模型为,C错误;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D 错误。
答案 A
5.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
B.b、c、f中试剂依次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C.装置e的作用是收集CO2
D.用上述装置可以制备氢气并探究氢气的还原性
解析A项,实验开始时,需先打开活塞K,使反应产生的CO2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与锌粉反应,后点燃酒精灯,错误;B项,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CO2中的氯化氢,因为碳酸钠溶液能吸收CO2,错误;C项,装置e作安全瓶,防止装置f中的液体倒吸到硬质玻璃管中,错误;D项,依题意,a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可以用锌粒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将d装置中锌粉换成氧化铜来探究H2的还原性,正确。
答案 D
6.分子式为C9H10O2,且分子结构中含苯环,苯环上有且只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
个取代基为甲基,另外一个取代基中含有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解析由题意知,含有结构的取代基有
四种,又因为每种取代基与甲基在苯环上均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
答案 D
7.(2019·贵州贵阳市期末)下列表示化学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B.将双氧水滴加到用硫酸酸化的KI溶液中:
H2O2+2H++2I-===I2+2H2O
C.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H)2+2H+===Fe2++2H2O
D.NH4Al(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Al3++4OH-===AlO-2+2H2O
解析不符合原子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O2+2H2O===4Na++4OH-+O2↑,A错误;该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及守恒规律,B正确;Fe(OH)2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3Fe(OH)2+10H++NO-3===3Fe3++NO↑+8H2O,C错误;漏写NH+4与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Al3++NH+4+5OH-===AlO-2+2H2O+NH3·H2O,D错误。
答案 B
8.(2019·福建厦门市质检)中科院董绍俊课题组将二氧化锰和生物质置于一个由滤纸制成的折纸通道内形成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获得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极为正极
B.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负极区的pH不断增大
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
D.消耗0.01 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02 mol电子
解析此装置为燃料电池,燃料为葡萄糖(C6H12O6),被氧化后生成葡萄糖内酯(C6H10O6);a为负极,A错误;a极反应为C6H12O6-2e-===C6H10O6+2H+,负极区pH不断减小,B错误;生成的H+移动到b极,b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C错误;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0.01 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02 mol电子,D正确。
答案 D
9.利用食盐水制取ClO2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装置①中的反应:NaCl+3H2O===NaClO3+3H2↑,装置②中的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下列关于该流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Cl2、NaCl都可以循环利用
B.装置①中H2是阴极产物
C.装置②发生的反应中,Cl2是氧化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
D.为了使H2完全转化为HCl,需要向装置③中补充Cl2
解析 A.电解食盐水得到氢气和NaClO3,制得NaClO3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O2,2NaClO3+4HCl(浓)===2ClO2↑+Cl2↑+2H2O+2NaCl,该流程中Cl2、NaCl都可以循环利用,故A正确;B.装置①是电解食盐水,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是阴极产物,故B正确;C.电解食盐水得到氯酸钠(NaClO3)和H2,NaClO3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NaCl、ClO2、Cl2、H2O,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浓)===2NaCl+2ClO2↑+Cl2↑+2H2O,氯气是氧化产物,氯化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不变,是由氯化氢中氯元素生成的,故C错误;D.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氢气,为了使H2完全转化为HCl,需要向装置③中补充Cl2,故D正确。
答案 C
10.一定温度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纵轴p(M n+)表示-lg c(M n+),横轴p(S2-)表示-lg c(S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Ag2S的K sp=1.6×10-49
B.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NiS>SnS
C.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c(Sn2+)/c(Ni2+)=106.5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Sn2+、Ni2+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
解析由a点坐标(30,10-lg 4)可知,当c(S2-)=10-30 mol·L-1时,c(Ag+)=10-(10-lg 4) mol·L-1=4×10-10 mol·L-1,则K sp(Ag2S)=1.6×10-49,A项正确;由题图及b点坐标可知,K sp(SnS)=1×10-27.5,K sp(NiS)=1×10-21,故溶解度:NiS>SnS,B项正确;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c(Sn2+)/c(Ni2+)=K sp(SnS)/K sp(NiS)=10-6.5,C项错误;假设Ag+、Sn2+、Ni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分别生成Ag2S、SnS、NiS沉淀时,需要c(S2-)分别为1.6 ×10-47 mol·L-1、10-26.5 mol·L-1、10-20 mol·L-1,因此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D项正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