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小题快练 (5)

高考化学小题快练 (5)

小题快练(六)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B.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C.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D.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解析 A.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B.氮的固定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如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为自然固氮,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的固氮为人工固氮,故B错误;C.能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离子,故C正确;D.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 C2.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为实验对象,可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检验结果滴管试管2 mL 0.2 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产物为Ag2SO30.2 mol·L-1CuSO4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产物含Cu+、Cu2+和SO2-30.1 mol·L-1 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产物为Al(OH)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象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Ag2SO4(s)+SO2-3(aq)===Ag2SO3(s)+SO2-4(aq)B.用稀硫酸证实现象Ⅱ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析出红色固体C.现象Ⅲ中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上述实验现象涉及了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及其水溶液的酸碱性解析 A.实验Ⅰ中0.2 mol/L Na2SO3溶液滴入饱和Ag2SO4溶液,相当于稀释了饱和Ag2SO4溶液,因此不可能是Ag2SO4,考虑SO2-3的浓度较大,因此推断白色沉淀为Ag2SO3,但并不是沉淀的转化,而是2Ag++SO2-3===Ag2SO3↓,A错误;B.若沉淀中含有Cu+,则加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单质与铜离子,则实验现象会析出红色固体,故B正确;C.白色沉淀Al(OH)SO3中所含离子为铝离子、氢氧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其中铝离子与强碱反应,氢氧根与强酸反应,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C正确;D.实验Ⅰ说明Ag2SO3不溶于水,涉及了亚硫酸盐的溶解性;实验ⅡCu2+生成了Cu+,可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Ⅲ中Na2SO3盐溶液显碱性,与Al2(SO4)3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Al(OH)SO3,涉及了水溶液的酸碱性,D正确。

答案 A3.(2019·四川德阳五中月考)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如果分子中含有3个—CH3、2个—CH2—和1个,则该结构的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几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9种B.6种C.5种D.4种解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6,则烷烃的分子式是C6H14,如果分子中含有3个—CH3,则有一个甲基为取代基;2个—CH2—和1个,则主链有5个C 原子,甲基为取代基,所以该烷烃为2甲基戊烷或3甲基戊烷,前者分子中有5种H 原子,后者有4种H 原子,所以H 原子的种数即为一氯代物的种数,有9种。

答案 A4.(2019·河南信阳市质检)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l 2――→NaBr (aq )Br 2――→SO 2(aq )HBrB.Fe 3O 4――→CO 高温Fe ――→HCl (aq )FeCl 3C.NaCl――→NH 4HCO 3(aq )Na 2CO 3――→Ca (OH )2NaOHD.Cu 2(OH)2CO 3――→HCl (aq )CuCl 2――→NaNO 3(aq )Cu(NO 3)2解析 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氯气能够置换出溴单质,溴单质能够氧化二氧化硫,本身被还原为溴离子,A 正确;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离子,B 错误;氯化钠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而不是碳酸钠,C 错误;氯化铜与硝酸钠不反应,D 错误。

答案 A5.肼(N 2H 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常压下为液体。

肼能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N 2H 4+2H 2O 2===N 2↑+4H 2O 。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 N 2含电子总数为7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N 2H 4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C.若生成3.6 g H 2O ,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D.3.2 g N 2H 4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总数为0.6N A解析 未指出N 2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 项错误;N 2H 4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说明其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B 项错误;在题述反应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变为-2,故当生成3.6 g(0.2 mol)水时,转移0.2 mol 电子,C 项正确;3.2 g N 2H 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1 mol N 2H 4中含5 mol 共用电子对,故3.2 g N 2H 4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总数为0.5N A ,D 项错误。

答案 C6.短周期元素A 、B 、C 、D 、E 、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和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 和D 同主族,B 和C 相邻,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E 与B 可组成化合物E 3B 2,且该物质遇水发生水解反应。

已知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以制备E 3B 2,装置①用于制备B 单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 与B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简单离子半径B<EB.④⑥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NaOH 溶液、碱石灰C.D 元素形成的单质与A 2C 不反应D.实验结束后,取⑤中的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可以产生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解析 短周期元素A 、B 、C 、D 、E 、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和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 为H 元素,B 为N 元素;A 和D 同主族,则D 为Na 元素;B 和C 相邻,C 为O 元素;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则F 为Cl 元素。

E 与B 可组成化合物E 3B 2,且该物质遇水发生水解反应,E 为+2价金属,为Mg 元素;根据装置图,在装置⑤中制备Mg 3N 2,装置①用于制备N 2,装置②为安全瓶,③④用于除去氮气中的杂质并干燥,装置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⑤,据此答题。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Mg 与N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B >E ,A 错误;B.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NaNO 2+NH 4Cl=====△NaCl +N 2↑+2H 2O ,氮气中的杂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能够与镁反应,需要除去,③是用来除氧气的,④是用来干燥氮气的,④中应盛放浓H 2SO 4,B 错误;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 错误;D.Mg 3N 2+6H 2O===2NH 3↑+3Mg(OH)2,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

答案 D7.(2019·江西五市八校一联)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溶于水中:Na2O2+H2O===2Na++2OH-+O2↑B.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盐酸:Fe3O4+8H+===Fe3++2Fe2++4H2OC.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D.NH4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解析原子不守恒,A错误;离子方程式不符合电荷守恒,应为Fe3O4+8H+===2Fe3++Fe2++4H2O,B错误;CO2过量,则对应生成HCO-3,该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及守恒规律,C正确;离子方程式漏写NH+4与OH-的反应,应为NH+4+HCO-3+Ba2++2OH-===BaCO3↓+NH3·H2O+H2O,D错误。

答案 C8.(2019·河南信阳市质检)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2-3、SO2-3、CO2-3、SO2-4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AlO-2和SiO2-3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2-3和SO2-4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解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有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O2-3、SO2-3中的一种,那么溶液中就一定不存在与CO2-3或SO2-3不能共存的离子,所以一定不含Mg2+、Al3+,加入盐酸有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SiO2-3;加入过量氨水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Al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要保持溶液呈电中性,还需要有阳离子,一定存在K+;根据以上分析,C正确;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CO2-3可能存在,D错误;若CO2-3、SO2-3同时存在,则气体甲是混合物,A错误;溶液中一定不含Mg2+,因为SiO2-3能与Mg2+生成硅酸镁沉淀,B错误。

答案 C9.H3BO3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B.N室中:a%<b%C.b膜为阴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D.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气体解析制备原理是原料室中[B(OH)4]-通过阴膜(b膜)进入产品室,M室中石墨电极上H2O放电产生O2和H+,H+通过阳膜(a膜)进入产品室,H++[B(OH)4]-===H3BO3+H2O,A正确,C正确;原料室中的Na+通过阳膜(c膜)进入N室,N 室中石墨电极上H2O放电产生H2和OH-,因而N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会增大,B正确;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M、N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4e-===O2↑+4H+、2H2O+2e-===H2↑+2OH-,阴极室(N室)生成0.5 mol H2,标准状况下为11.2 L,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