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高三数学一模客观压轴题汇编一、填空题1(2014年闵行区一模理科12)设,i j r r依次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 轴、y轴上的单位向量,且2a i a j -+-=r r r r 2a i +r r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详解:根据题意,2a i a j -+-=r r r r(1,0)的距离加上这个点到(0,2)的距离等于A 点的距离加上到BABAB ,而我们要求的取值范围的几何意义即转化成线段AB 上的点到点(2,0)-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最短距离即下图中的CD 的长度,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或者等面积法可求得CD =,因为BC =3AC =,所以距离的最大值为3教法指导:用代数的方法计算,因为有根号,过程会很繁杂,结合向量的模的几何意义,转化成图形问题,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数形结合的使用 2(2014年闵行区一模理科13)22log (04)()2708(4)33x x f x x x x ⎧<≤⎪=⎨-+>⎪⎩,若,,,a b c d 互不相同,且()()()()f a f b f c f d ===,则abcd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32,35)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1ab =,2(12)12abcd cd c c c c ==-=-,45c <<,所以答案为(32,35) 教法指导:这类题出现较多,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要让学生熟悉各类函数图象,以及相应的性质,尤其是对称性和周期性;在草稿纸上作图的时候,虽然是草图,但有必要做出一些特殊点进行定位;写区间的时候,务必考虑区间的开闭情况 变式练习(2014年闵行区一模文科13)已知函数()11f x x =--,若关于x 的方程()f x t =()t R ∈恰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1234,,,x x x x (1234x x x x <<<),则1234x x x x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3,4)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120x x +=,21234343333(4)4x x x x x x x x x x ++⋅=⋅=⋅-=-,3(1,2)x ∈ 3(2014年闵行区一模理科14)211,1k A x x kt t kt k ⎧⎫==+≤≤⎨⎬⎩⎭,其中2,3,......,2014k =,则所有k A 的交集为答案:5[2,]2详解:因为2,3, (2014)=,所以2111k k <<,结合耐克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当211t k ≤≤时,1[2,]k A k k =+,因为2,3,......,2014k =时,1k k +递增,所以所有k A 的交集为5[2,]2教法指导:本题考查了耐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结合图像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处理函数的值域问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可能会因为含有参数k 而产生畏难心理,可以让学生先求234,,A A A ,发现一般规律,再总结归纳 变式练习(2014年闵行区一模文科14)已知42421()1x kx f x x x ++=++(k 是实常数),则()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乘积为 答案:+23k 4(2014年徐汇区一模理科12) 如图所示,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与AB 、AC 两边分别交于M 、N 两点,且,AM x AB AN y AC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xy x y+的值为答案:13详解:解法一:∵,,M G N 三点共线,假设AG AM AN λμ=+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有=1λμ+,∵,AM x AB AN y AC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AG AM AN λμ=+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x AB y AC λμu u u r u u u r ,因为G 是重心,所以1133AG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即13=x y λμ=,∵=1λμ+,∴11133x y +=,化简xy x y +=13解法二:特殊值法,取23x y ==教法指导:作为填空题,本题的第一做法应是解法二,但对于一些特别认真的学生,一定会问具体做法的,要求我们能够写出具体过程;注意向量一些常用知识点,以及一些转化技巧 5(2014年徐汇区一模理科13)一个五位数abcde 满足,,,a b b c d d e <>><且,a d b e >>(如37201,45412),则称这个五位数符合“正弦规律”.那么,共有 个五位数符合“正弦规律” 答案:2892详解:根据题意,第二位最大,第四位最小,其他三个数介于二者之间;由此可以展开分类① 第二位数与第四位数相差2,情况为318⨯种; ② 第二位数与第四位数相差3,情况为327⨯种; ③ 第二位数与第四位数相差4,情况为336⨯种;……以此类推,总共的情况为3333333318+27+36+45+54+63+72+81=2892⨯⨯⨯⨯⨯⨯⨯⨯种 教法指导:特殊元素优先原则,这里面最大的第二位数与最小的第四位数最特殊,由此可以展开分类;这类题型学生一般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要教会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从而合理分类 6(2014年徐汇区一模理科14) 定义区间(),c d 、[),c d 、(],c d 、[],c d 的长度均为()d c d c ->.已知实数(),a b a b >.则满足111x a x b+≥--的x 构成的区间的长度之和为 答案:2详解:因为求的是区间的长度,原不等式111x a x b+≥--()a b >的解的区间长度和不等式111x t x+≥-(0)t >的解的区间长度是一样的,因为只是图像发生了平移,移项通分得220()x tx x t x x t --+≥-,因式分解后用数轴标根法解得22(0,(,22t t x t +++∈⋃,区间长度之和为2222t t t ++++-2=教法指导:因为含有两个字母,不等式不好解,所以我们要化归成一个字母的不等式问题,因为描述的是区间长度,根据题意,图像平移并不改变区间长度,就转化成一个字母,然后解出不等式即可求区间长度,注意转化化归的领会;当然,这道题也可以用特殊值法,不再赘述 7(2014年松江区一模理科11) 对于任意实数x ,x 表示不小于x 的最小整数,如 1.22,0.20=-=.定义在R 上的函数()2f x x x =+,若集合{}(),10A y y f x x ==-≤≤,则集合A 中所有元素的和为答案:4-详解:1x =-时,()3f x =-;10.5x -<≤-,()1f x =-;0.50x -<≤,()0f x =;{}3,1,0A =--教法指导:根据题目定义,引导学生发现规则,用枚举法列出所有元素即可,重在理解 8(2014年松江区一模理科13) 已知函数()log 1(0,1)a f x x a a =->≠,若1234x x x x <<<,且12()()f x f x =34()()f x f x ==,则12341111x x x x +++= 答案:2详解:设()log 1a f x x t =-=,∴log 1a x t -=±,1t x a ±-=,1t x a ±-=±1t x a ±⇒=±四个根为1ta +,1ta -,11t a -,11t a +,它们的倒数为11t a +,11t a --,1t t a a -,1t t a a +倒数之和等于2解法二:特殊值,例如2a =,令()1f x =,解出四个根即可教法指导:本题直接求出四个解,并不难,就怕有些学生认为没这么简单,从而去从其他角度分析,反而复杂了,当然,本题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解,作为填空题,特殊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9(2014年松江区一模理科14) 设集合{1,2,3,,}A n =L,若B ≠∅且B A ⊆,记()G B 为B 中元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则对所有的B ,()G B 的平均值=答案:1n +详解:当最大值为n 时,最小值可以为1,2,3…n ,()G B 个数为n ,()G B 之和为12...n n n ++++⨯=22(1)31222n n n n n ++=+;同理当最大值为1n -时,()G B 个数为1n -,和为231(1)(1)22n n -+-; 以此类推,所有()G B 的个数为(1)12 (2)n n n ++++=,所有()G B 的和为 22231(12...)(12...)22n n +++++++=1111(1)(21)(1)2222n n n n n ⋅+++⋅+,除以()G B 的个数(1)2n n + 就是()G B 的平均值=11(21)122n n ++=+ 教法指导:本题可以举一些{1,2,3,,}A n =L 的子集,让学生理解()G B 的意思,然后按最大值或者最小值进行分类,注意B 可能是个单元素集合,不要遗漏这种情况;这类题目注意培养学生的耐心 10(2014年青浦区一模理科13)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11(,)P x y 、22(,)Q x y ,定义212121212121(,)x x x x y y d P Q y y x x y y ⎧--≥-⎪=⎨--<-⎪⎩为,P Q两点的“非常距离”,当平面上动点(,)M x y 到定点(,)A a b 的距离满足3MA =时,则(,)d M 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详解:根据题意,通过比较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较大的为“非常距离”,A 为定点,M 的轨迹是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根据下图,例如1,A M 两点的垂直距离较大,那么此时,A M 的非常距离为图中的绿色线段部分,而2,A M 两点的水平距离相比垂直距离更大,那么非常距离为图中的紫色线段部分,可以得出M与A 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最大为3,当水平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时候取到最小值2,即图中取4M 的时候教法指导:理解性的题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题意,讲解时,一定要辅以图像帮助理解 11(2014年青浦区一模理科14)若不等式1(1)(1)31n na n +--<++对任意自然数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2)-详解:当n 为奇数时,131a n -<++,1(3)1a n >-++,因为是恒成立,大于最大值,不等式右边的最大值永远小于3-,所以3a ≥-;当n 为偶数时,131a n <-+,小于最小值,因为n N ∈,0n =时取最小值2教法指导:恒成立问题均为最值问题,注意分类讨论,并且n 是自然数,讨论n 为偶数的时候,n 是可以取0的,学生可能会取2,这是个易错点,需要给学生强调 12(2014年金山区一模理科13)如图,已知直线:4360l x y -+=,抛物线2:4C y x =图像上的一个动点P 到直线l 与y 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答案:1详解:如下图,11'11PH PA PH PB PH PF PH +=+-=+-≥-=,'PH 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 教法指导:这是2012长宁区二模题,注意圆锥曲线的相关定义,进行巧妙的转化,结合图像引导学生分析 13(2014年金山区一模理科14)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两两垂直,且3,2,1PA PB PC ===.设M 是底面ABC 内一点,定义()(,,)f M m n p =,其中m 、n 、p 分别是三棱锥M PAB -、 三棱锥M PBC -、三棱锥M PCA-的体积.若1()(,2,)2f M x y =,且18a 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答案:6-详解:依题意得,122x y +=,122y x =-,将不等式中的a 分离得111(8)(2)6(16)22a x x x x≥--=-+,右边的最大值为6-6a ≥-教法指导:这是2012长宁区二模题,主要是理解题意,得出2x y +是个定值,要引导学生看透看似复杂的表象,抓住条件的本质,然后就是一道常见的恒成立题型 14(2014年奉贤区一模理科13)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对任意的x 都满足(2)()f x f x +=-,当11x -≤<时,3()f x x =,若函数()()log a g x f x x =-只有4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1(,)(3,5)53⋃ 详解:根据已知条件,()f x 周期为4,先画()f x 一个周期图像,当13x ≤<时,3(2)(2)()f x x f x -=-=-,3()(2)f x x =--,由此画出[1,3)-的图像,此为一个周期,图像如下,()()log a g x f x x =-只有4个零点即()f x 与log ay x =只有4个交点,因为a 是未知的,需要分类讨论:①当01a <<时,有两个界值,如下图,此时5个交点,代入点(5,1)--,解出15a= 此时3个交点,代入点(3,1)-,解得13a= ②当1a >时,也有两个界值,如下图,此时3个交点,代入点(3,1)-,解得3a =此时5个交点,代入点(5,1),解得5a =教法指导:数形结合的题型,一定要结合图像分析,并且一些用于定位的特殊点要善于把握;另一方面,必须熟悉初等函数的所有性质以及函数图像的变换 15(2014年奉贤区一模理科14)已知函数()y f x =,任取t R ∈,定义集合:{(),(,()),(,()),t A y y f x P t f t Q x f x PQ ==≤点,设,t t M m 分别表示集合t A 中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记()t t h t M m =-,则(1)若函数()f x x =,则(1)h =(2)若函数()sin2f x x π=,则()h t 的最大值为答案:(1)2;(2)2详解:定义的意思是函数()y f x =在以定点P (点P 的圆内的部分,这部分函数图像的值域即t A ,第一问,1t=,定点P (1,1),如下图,蓝色实线段部分为符合定义的图像部分,这部分图像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0,所以(1)h =2 第二问,对于()sin2f x x π=,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2,如下图,通过理解观察,可得出t A 能够同时包含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h t 的最大值为2,此时2,t k k Z =∈教法指导:这是一道理解性的定义题型,理解题目的定义很重要,然后结合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就不难了二、选择题1(2014年奉贤区一模理科18)设双曲线22(1)1nx n y -+=(*n N ∈)上动点P 到定点(1,0)Q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n d ,则lim n n d →+∞的值为( )A .2 B. 12C. 0D. 1答案:A详解:双曲线方程两边同时除n ,得到2211(1)xy n n -+=,当n →+∞,10n→,即方程220x y →-=,这就是方程的极限位置,即求点(1,0)Q 到直线y x =±的距离,所以选A教法指导:这是一类要考虑极限位置的极限题型,在高考题中出现过类似题型,一般找到了极限位置,题目是很容易解的,很多学生不会做是因为没有想到极限位置,而是想把n d 用n 表示出来,这就复杂了 2(2014年徐汇区一模理科18) 已知集合()(){},Mx y y f x ==,若对于任意()11,x y M ∈,存在()22,x y M ∈,使得12120x xy y +=成立,则称集合M 是“垂直对点集”.给出下列四个集合: ①()1,Mx y y x ⎧⎫==⎨⎬⎩⎭; ②(){},sin 1M x y y x ==+;③(){}2,log Mx y y x ==; ④(){},2xM x y y e==-.其中是“垂直对点集”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对于图像上任意点A ,图像上存在点B ,使得OA ⊥OB ,所以用排除法,①中(1,1)点不符合,③中(1,0)点不符合,所以选D教法指导:这类题型,重在理解题意;作为选择题,排除法与特殊值法是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2014年青浦区一模理科18) 对于函数()f x ,若在定义域内存在实数x ,满足()()f x f x -=-,称()f x 为“局部奇函数”,若12()423x x f x m m +=-+-为定义域R 上的“局部奇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1m ≤≤+ B. 1m ≤≤C. m -≤≤D. 1m -≤ 答案:B详解:因为存在实数x ,满足()()f x f x -=-,所以1212423423xx x x m m m m --++-+-=-+-+,化简得:21142(2)26042x x x x m m +-++-=,换元122x x t =+(2t ≥)得:222280t mt m -+-=,根据题意,此方程在[2,)t ∈+∞上有解,设22()228h t t mt m =-+-,按对称轴分类讨论:①当2m ≤,(2)0h ≤,且0∆≥,解得12m ≤≤;②当2m >,0∆≥即可,解得2m <≤两种情况取并集,综上所述,所以选B教法指导:本题要透过抽象的定义,看到它的本质,本质上还是一道方程在定义域内有解的问题,是平时练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题型,按对称轴分类讨论即可;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区分开“恒成立”与“有解”(或者“能成立”的情况),讨论根的分布情况时,最好结合图像帮助理解 4(2014年金山区一模理科18)已知有相同两焦点12,F F 的椭圆221x y m +=(1)m >和双曲线221x y n-=(0)n >,点P 是它们的一个交点,则△12F PF 面积的大小是( )A .12B. 2C. 1D. 2答案:C详解:结合下图,依题意得:211c m n =-=+,12PF PF +=12PF PF -=得:122PF PF m n ⋅=-=,∴2222212121212()2444PF PF PF PF PF PF m c F F +=+-⋅=-==,即12PF PF ⊥教法指导:熟悉圆锥曲线的定义非常重要,根据条件找到变量之间恒定的关系,做数学题,很多时候都需要辩证思考,透过变化的表象,发现不变的内在联系,动静结合,有机分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