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情商的培养内容摘要: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
它的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为情商(EQ)。
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情商,大量的研究显示,一个人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成功,更无法保证他能在事业或专业领域中攀升到巅峰。
有学者提出:智商(IQ)很高的人并不见得都会成功,而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会成功,智商决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决定人生成就的80%。
关键词:情商新课程标准合作教育多年来,心理学家大都以霍华•嘉纳根据语言与算术能力来测量个体智力的方法作为传统智商的衡量标准,而课堂或学术以外的那些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则很难触及。
针对这些弱点,心理学家沙洛吸收了霍华•嘉纳的研究成果,把情商的内容概括成以下几类:1、认识自我情绪;2、妥善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
情商是伴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
在各个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人们的情商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小学阶段是情商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所以,加强对小学生情商的培养具有更重要意义。
由于中国在情商方面的研究、应用较晚,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独特环境,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智商教育,对情商教育知之甚少,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人就更少了。
许多家长不止一次地在老师、在同事面前抱怨:我的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他(她)穿的是最好的,吃的是最好的,玩的是最好的,家里什么也不要他(她)做,我只要求他(她)把学习成绩搞好就可以了。
可你看,不但成绩没搞好,还动不动就发脾气。
听到这些,我深深地为这些家长感到悲哀,可怜天下父母心。
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可是希望越大,失望往往也越大。
更有甚者,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培养长大,安排了工作,成了家,自己却被子女抛弃,为赡养费而对簿公堂的屡见不鲜。
其实,这还是缺乏情商教育所带来的后果。
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情商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重情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那么就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
可以说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情商教育。
我们当然知道在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够为情商教育而情商教育,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商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彼此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例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这就是情商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能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但是,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一些学生或是被排斥在外,或是拒绝合作,成了“孤独的牧羊人”。
基于此,我对六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发现有三种“孤独的牧羊人”。
第一种类型:性格外向,但是品行不佳,成绩不良,按以前老师的说法是“笨”,而且有多动症;第二种类型:相当内向而又自卑,脱离群体;第三种类型:在各方面都很出色,但很傲慢,看不起任何人。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都成了“孤独的牧羊人”呢?这也是情商差的表现。
针对这一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并通过与其他学生以及当事人的课下交谈,结果发现第一种类型的人缺乏合作的技能,有热情但持久性不够,常半途而废,在合作中偷懒,不能完成分配给他的工作,在合作中常常影响他人,至使整个小组的合作任务无法完成;第二种类型的人有一种自卑感,怕不如别人,怕不能很好完成小组分配的工作,所以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内心还是很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的;第三种类型的人学业成绩相当优秀而不愿与别人共享成果,感觉别人是在抄袭或利用其成果,因而不愿与人合作。
针对这四种类型的学生,我们经研究后制定的对策是: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要多加指导,教会他如何与他人交往;对第二中类型的学生要让他建立自信心,认识其自身的价值;对第三种类型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使之学会与人分享成果。
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探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1、体验成功,获得经验只有经过体验,才能将一个陌生的对象变为熟悉。
在小组谈论、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难忘的经历、深刻的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受到启迪。
此时教师对“孤独的牧羊人”中的那些内向而又自卑的学生加强课前指导,小组讨论中可暗示先让他们发表意见等。
2、小组搭配需要精心安排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孤独的牧羊人”在小组中参与活动效果的好坏。
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合理地进行小组搭配。
可以根据每节课讨论的要求和难易来分小组。
例如:讨论内容较简单时,可以将这些“孤独的牧羊人”组成一组,教师亲自参与到小组中去,引导、启发学生。
讨论内容比较难时,可以将这些“孤独的牧羊人”自愿组成一组;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排小组,在小组搭配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让弱势转化为优势。
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3、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优等生侃侃而谈,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差等生往往是欲言又止,有时甚至干脆沉默不语,成为“孤独的牧羊人”,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参加小组的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孤独的牧羊人”已有知识水平有限,但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在课堂上“销声匿迹”。
所以,此时教师更要关注这些有问题的学生。
如:对差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小组讨论中可暗示先让上、中等学生先让他们寻求答案的方法,或主动地与他们讨论,然后推选他们发表意见等等,给他们创设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
4、在小组讨论时,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的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特别是“孤独的牧羊人”发言说错时,还会有学生发出讥笑声。
为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
倾听不仅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能在倾听别人发言时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
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
因此,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无疑,当这些“孤独的牧羊人”在发言时,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倾听,对于他们双方来说都尤为重要。
5、在小组讨论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之所以在学生中会出现“孤独的牧羊人”的现象,是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矫正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行为。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创设时机让他们克服“孤独的牧羊人”的行为。
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人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工作、学习的情绪会影响着工作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多和“孤独的牧羊人”交心谈心,帮助他们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们完成各种任务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情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还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心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
例如:体育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团结协作,敢于拼搏,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精神的鼓舞下,学生精诚团结,紧密配合,敢于拼搏,不怕失败的精神和意志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参与,竞争,奉献”为主题的学生干部竞选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奉献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为主题的春游活动中,同学们的爱心意识,彼此相互帮助的精神以及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还有书法,征文,摄影,绘画等一系列的活动都能让同学们受益非浅。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价值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是情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会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且我们培养的学生最后都要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社会。
特别是在今天,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也在日益逼近我们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书呆子已经根本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要想在21世纪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知识丰富扎实,更需要具有良好道德情感,优良的人格,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有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才能够从容面对社会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和挫折。
为此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面对面,亲身感受社会变化发展的气息;同时还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进行热点焦点问题讲座,组织社会问题讨论等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同时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为学生找到自己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最佳融合点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矫正不正常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天就显得重要而迫切,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就无法走上正常的轨道。
开设心理健康课,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心理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径。
为此,学校可以培养专职心理教师,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有条件的话,学校还可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派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鼓励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作客。
四、努力增加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希望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心理是人最重要的一种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希望心理,就会感觉人生渺茫,没有前进的动力。
而如果让他时常看到成功的希望,时常享受实现目标后的快乐,那么他就会在希望心理的鼓舞下,走向成功: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希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