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形态学检查 PPT

骨髓形态学检查 PPT

MM、AA 、ITP、IDA等
3.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 骨髓纤维化、真红、真性血小板增多症、
溶贫、巨幼贫
4.对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疟疾、黑热病、高雪病、尼曼匹克
5.其他疾病:
不明原因的发热、恶病质、肝脾淋巴结肿大 ,不能合理解释的血常规异常或发现幼稚 及异常细胞
二.骨髓穿刺术
圆形居中,比原始红细胞小. 开始聚焦,呈初颗粒状. 消失. 稍多,深蓝色,核周谈染区更明显,不含颗粒.
中幼红细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直径8-18um.
圆形,明显缩小. 聚焦成团块状,其间有明显的空隙(砸碎的墨块). 无. 较多,核浆各半,紫蓝色或灰紫色,不含颗粒.
血细胞的生成
全能干细胞
骨髓系干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红 粒嗜嗜 巨
T
B
系 单酸碱 核


祖 祖祖祖 祖


细 细细细 细


胞 胞胞胞 胞


骨髓系
原红 原粒
原单
原粒 原粒
早幼红 早幼粒 幼单
早幼粒 早幼粒
中幼红 中幼粒 单核
嗜酸中 嗜碱中
晚幼红 晚幼粒 巨噬细胞 嗜酸晚 嗜碱晚
网织红 杆状粒
嗜酸杆 嗜碱杆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 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
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 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 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 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 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 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1.适应证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 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 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2.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3.基本步骤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 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 方便安全.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 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 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 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 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 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 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 ,用胶布加压固定.
1.细胞大小及外形
1)大小:原始
成熟


但有例外:巨核细胞系变化规律则相反, 早幼粒也大于原粒.
2)外形:红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及淋巴细 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系由圆形或 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巨核系由圆形变为 明显不规则形
2.细胞核
1)大小:大
小,巨核细胞系相反
2)核形:
红细胞系 圆形,最后脱核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 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 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 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 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 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
,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 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成熟红细胞
粒细胞系 圆形或椭圆形 一側逐渐凹陷 分叶核
单核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不规则形
淋巴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保持不变
巨核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逐渐增大并分叶
3)核位置:
红细胞系 居中呈岛状,
粒单细胞 常偏位
淋巴细胞 一側着边,一側有胞浆
4)核染色质: 细致疏松 着色 浅
5)核膜 不明显
6)核仁 清晰 原始阶段
粗糙密集

深紫色
紧缩成块
明显
模糊不清 早幼阶段
消失 中幼阶段
3.细胞浆
1)量


2)颜色
红细胞
粒细胞 深蓝色或浅蓝色
浅红色
巨核细胞
淋巴、单核细胞 浅蓝色或灰蓝色不变
浆细胞 灰蓝色
深蓝色
3)颗粒


非特异性
特异性
红细胞无颗粒
4.胞核与胞浆之比


注:病理情况下细胞发育紊乱,可不符合上述演变 规律,可出现畸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等现象 ,这些异常有助于对病理细胞的识别及鉴别诊断
4.注意事项
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 防穿透内侧骨板.
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 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 ,但也不宜过少.
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三.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 部位.
③胸骨柄: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 ,严防穿透发生危险.
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⑤胫骨粗隆前下方:2岁以下婴幼儿选择.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 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 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做 “品”字形多点麻醉。等待2min左右,使骨 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麻醉.
内容提要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骨髓穿刺术 三.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四.骨髓血细胞检查结果的判读 五.实例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可以明确诊断各型白血病 Leukemia:AL:ALL:L1、L2、L3 ANLL: M0-M7 CL:CML、CLL
2.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或是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之一
成熟红 分叶粒
嗜酸分 嗜碱分
T原淋 T幼淋 T淋巴
淋巴系 B原淋 B幼淋 B淋巴 原浆 幼浆 浆细胞
需要说明的是
1.细胞发育过程是连续的,阶段划分是人为的。 2.原始细胞以前阶段的干祖细胞在普通油镜下瑞
式染色是无法分辨的。
3.细胞发育受各种因子调控。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1.细胞大小及外形 2.细胞核 3.细胞浆 4.胞核与胞浆之比
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红细胞系统
原红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um,可有
半球状伪足突出. 圆形居中. 紫红色. 暗蓝色,2-4个,不甚清晰. 量少,深蓝色,近核处着色浅谈, 形成核周界,边缘处着色加深, 不含颗粒.
早幼红细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18u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