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学习他的自信心、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

【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的积累、游说艺术及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与学生一道探讨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板书内容:背景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课文朗诵及文意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及对烛之武的评价。

二、听录音范读(两遍),然后自读一遍
1、第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勾画文中的`通假字。

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整体感知文意。

三、指导识记文学知识
《左传》(见课下注解):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指导学生关注介绍中的关键信息,可适当展开,如“编年体”与“国别体”“纪传体”之比较)
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四、通假字的掌握
1、请学生逐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共(供),说(悦),知(智),厌(餍)。

2、将其总列在教材上方或笔记本上。

五、讲读课文一、二段,强调对关键词语、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1、讲读第一段:强调“以”“于”“军”等词语及状语后置句。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揭示背景。

(归纳:大敌当前)
2、讲读第二段:
⑴学生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⑵结合文句,强调“于”“使”“之”“是”等词及省略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写烛之武奉命出使秦军。

(归纳:临危受命)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一、二段,小结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讲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讲读第三段:
⑴指导理解文段中的难句。

⑵强调“既”“越”“鄙”“焉”“为”“李”“济”“之”“封”“阙”“以”等词语及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等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写烛之武游说成功。

(归纳:智退秦师)
2、讲读第四段:
强调“微”“夫”“因”“敝”“与”“武”“其”等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

明确:此段写结果。

(提示背诵此段内容)
三、齐读全文,加强整体感知
四、探讨烛之武的说辩艺术,并评价其人物
1、说辩艺术:
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

⑵理由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2、人物评价:自信;有大局意识;有过人胆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二、三题,做在书上。

第三课时
一、文学知识
《左传》。

二、字:强调识记通假字及所在的文言语境
三、词:实词(含词类活用)、虚词
文言实词:
1、晋军函陵
2、是寡人之过也
3、越国以鄙远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何厌之有
7、既东封郑
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文言虚词:
1、以:
⑴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又:“扶苏以数谏故”)
⑵敢以烦执事(用,拿。

又“以乱易整,不武”)
⑶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或结果。

又如“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
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与“为”连用,把……作为)
⑸“何以战”(凭,凭借。

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⑹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2、于:
⑴以其无礼于晋(对。

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等)
⑵且贰于楚也(词缀。

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译)
⑶皆以美于徐公(形容后,引进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⑸赵氏求救于齐(介入对象。

“向”)
⑹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

(从)
3、之:
⑴公从之(代词。

佚之狐的建议)
⑵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结构助词“的”。

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⑷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⑸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去。

又:“辍耕之垄上。

”)
⑹久之,目似瞑,意睱甚。

(音节助词,无实义)
4、焉:
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
⑵焉用亡郑以陪邻?(如何)
⑶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又如:且焉置土石)
⑷又何间焉?(句末疑问语气。

又“万钟于我何加焉?”)
5、而:
⑴夜缒而出。

(表修饰。

又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承接关系。

又:今急而求子)
⑶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并列。

又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

又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关系。

并且)
四、特殊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
⑴以其无礼于晋
⑵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2、省略句:
⑴辞曰
⑵许之
⑶夜缒而出
3、判断句:
⑴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⑵邻之厚,君之薄也
4、宾语前置句:
⑴夫晋,何厌之有?
⑵子何恃而往?
五、记诵精美文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六、教材二、三大题难点处理
七、听读材料(可另安排时间)
1、广播剧剪辑:《秦晋之好》(10分钟)
2、广播剧剪辑:《烛之武退秦师》(11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