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瓣膜病
[案例]
病人,女,38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促15年,加重3 周而入院。3周前因呼吸道感染导致心悸、乏力、呼吸困 难明显,休息时亦感气促。查;T38度,P122次/分,R39 次/分,Bp124/80mmHg,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ECG检查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请问:
1、该病人的医疗诊断可能是什么? 2、还需要做那些检查?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定义:又称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 炎之后遗留下来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在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基础上,还可有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称为 风湿活动。
本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二尖瓣受累最常见,其次 是主动脉瓣。
联合瓣膜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同时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瓣膜损害时,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失代偿期先出现左心衰竭的表现,疾病进一 步发展可合并右心衰竭。
1、呼吸困难 最早、最常见的。 2、心悸 3、咯血 4、咳嗽 常为干咳。 5、压迫症状 胸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二)体征: 1、视诊:二尖瓣面容; 2、触诊:心尖部舒张期震颤; 3、叩诊:胸骨左缘第2、3肋间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4、听诊: ①心尖部低调的舒张中晚期
隆隆样杂音; ②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
可有开拍音, (表示瓣膜弹性及活动度尚好);
③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伴分裂; ④可闻及Graham-SteeI杂音;在肺动脉瓣 听诊区可听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5、可出现右心衰的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呈梨形。 2、 ECG:二尖瓣P波(提示左心房大) 3、M型超声心动图:可确诊,二尖瓣“城垛样”改变。
称为联合瓣膜病,又称多瓣膜病。
二、常见临床类型: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主动脉瓣狭窄 5、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一、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正常成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当二尖瓣口狭窄至2cm2时,左心房压力升高。
本病的病理生理演变分三个阶段即左心房代偿期、左 心房失代偿期和右心受累期。
尖传导; ②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或消失; ③Austin-Flint杂音,为心尖部舒张中、
晚期隆隆样杂音。 5、周围血管征
(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型心”。 2、心脏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可确诊。
主动脉瓣狭窄
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主动脉瓣口面积减小
左心室进行性向心性肥厚
2、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常见。 3、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 5、肺部感染。长期肺淤血所致。
治疗要点 1、内科治疗的重点是防止风湿活动,保护和改善心功 能,防治各种并发症。 2、某些类型可施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在心功 能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
2、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 热、牙龈炎等,及时应用抗生素。如有风湿热发生,则应 积极抗风湿治疗。
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 钠盐。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4、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
5、女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安排妊娠与分娩。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动脉系统缺血表现突出症状是疲乏无力 ,后期出现 左心衰表现。 (二)体征:
1、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范围弥散。 2、触诊 可扪及抬举性心尖搏动。 3、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移位。 4、听诊 ① 心尖部可闻及≥3/6级全收缩期 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②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或消失; ③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分裂。
二、辅助检查 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可明确诊断。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心悸及头颈部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左心衰和右心衰。
(二)体征 1、视诊 颈动脉搏动明显 。 2、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范围弥散。呈抬举感。 3、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移位,呈“靴型心”。 4、听诊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向心
左室收缩压明显升高 左心衰竭。
左心室射血受阻,搏出量减少。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甚至发生猝死。 2.体征: (1)触诊 主动脉第一听诊区可触及 收缩期震颤。
(2)听诊 闻及粗糙而响亮的喷射性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向右侧颈部传导。
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病人死亡 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