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胰腺疾病

外科学-胰腺疾病


6.动脉血气分析
临床表现
(五)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回声 减弱和胰腺周围积液 胸水和腹水
容易受气体干扰
水肿性胰腺炎
但对胆石诊断有价值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五)影像学检查 2.CT 检查


1976年Haaga首先报道用于AP临床诊断
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胰腺肿大、胰周炎症改变、液 体积聚、胰腺内皂泡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更明显等
APACHE Ⅱ
24h预测与 Ranson指标在 48h预测效果接 近
APACHEⅡ评分 ≥8为重症
诊 断
(二)严重程度诊断: 轻症:指仅引起极轻微的脏器功能紊乱,临 床恢复顺利,缺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 表现。 水肿性多为轻症 重症: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衰竭,或 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 或二者兼有。 坏死性多为重症
临 床 分 型
暴发性胰腺炎:指在起病72小时内经充分的液体复苏, 仍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极为凶险。
(三)病因的诊断:
胆石症的存在,尤其微小结石 或胆道、相邻疾病及形态学的基础 有一过性或持续性胆道梗阻的影 像学改变 或肝脏急性损伤酶谱的改变
2 、长约12~ 20cm、宽约 3 ~ 4cm、厚约1.5~2.5cm
3、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个部分,头部右则被十二指 肠包绕,其向后内下延伸形成钩状突起即钩突。
(二)胆胰管的解剖关系
1 主胰管Wirsung管与胰腺并行,直径约 2 ~ 3mm
2 少部份人有细而长的副 胰管单独开口于十二 指肠

大部分胰酶在胰腺内以酶原形式存在
1、胰酶存在于腺泡细胞的磷脂酶包围的酶原颗粒中且呈 酸性环境不利于胰酶激活 2、胰实质、胰液及血液存在胰酶抑制剂拮抗过早活化的 胰酶 3、胰实质与胰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之间存在正常压力梯 度→→胰管中胰液分泌压力始终高于胆管中胆汁分泌 压力→→Oddi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可防止反流

Grey Turner Sign
Grey Turner’s sign (侧腹壁) Cullen’s sign (脐周围) Fox ’s sign (腹股沟)
Cullen Sign
临床表现
(三)病程分期 1.急性反应期:
发病至2周左右,常可有休克、呼衰、肾衰、脑病等主 要并发症
2.全身感染期:
2周到2个月左右,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 (后期)或双重感染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第五十章 胰 腺 疾 病
Pancreatic Disease
胰腺疾病的分类

先天性:环状胰腺、异位胰腺、胰腺分离
外 伤:胰腺创伤
炎症性: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肿 瘤:外分泌:胰腺癌、壶腹部癌
内分泌: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肠 多肽瘤、生长抑素瘤 囊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岛含A B G细胞可分泌胰高糖血素、胰岛素和 胃泌素
第二节、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
概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是指胰腺消化酶被异常激活后对胰腺自身及其周围 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少数轻症患者有时胰腺和胰周无异常表现
正常胰腺
胰腺水肿 急 性 胰 腺 炎 CT 表 现
胰腺周围积液
胰腺出血
胰腺体尾部坏死
全胰坏死
临床表现
急 性 胰 腺 炎 CT 分级
Balthazar分级
A级:胰腺正常,0分 B级: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1 分 C级:还有胰周的炎性改变,2分 D级:还有胰周单发性积液,3分 E级:胰周两个以上积气积液,4分


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80%
肉眼 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 水肿 肿胀

镜下 腺泡和间质水肿 炎 性细胞浸润 偶有轻度出 血和局灶性坏死

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肉眼-坏死呈散在或片状分布,呈

灰黑色,腹腔有血性渗液,网膜及肠 系膜上有皂化斑
镜下-可见脂肪坏死和腺泡严重破坏, 血管被消化,大片状出血 坏死分布呈灶状,胰腺导管扩张, 动脉有血栓形成
(二)发病机制——后期病情加重因素
1.血液循环因素 损伤病因的直接作用 和活化胰酶的自身消 化作用造成微血管结 构的破坏和微血管通 透性改变 还涉及炎症反应和缺 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 共同参与。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后期病情加重因素
2.白细胞过度激活和细胞因子
1988年Rindernecht提出了白细胞 过度激活学说 胰腺炎致死不是由于胰酶自 身消化,而是白细胞过度激活所 致
90年代,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的 提出
细胞因子的作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后期病情加重因素
3.感染

肠粘膜屏障破坏,细菌和 内毒素移位 胰腺坏死感染和全身脓毒 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 的主要问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早期的始动 胰酶自身消化学说
胰酶自身消化: 胰蛋白酶-——触发酶 胰磷脂酶——组织坏死 胰脂肪酶——脂肪坏死、皂化斑形成、钙下降 胰舒血管肠肽——外周血管舒张、易发休克 胰淀粉酶——入血
≥3重症;<3轻症
诊 断
(二)严重程度诊断: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 评分系统计算分值应以急性生理学变量分值、年龄因素分 值和慢性健康状况分值的总和为APACHE Ⅱ的分值 • 急性生理学变量分值:直肠温度、平均动脉压、心率、 呼吸率、氧合作用、动脉血pH、血清钠、血清钾、血清 肌酐、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Glagow 昏迷评分, 共12项指标
3.残余感染期:
23 个月以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存在 腹膜后或腹腔内残腔,常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有 的伴有消化道瘘
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
正常上限3倍以上
血清淀粉酶 在发病后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可持续
尿淀粉酶
4~5d 在发病后24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可持续 1~2周
临床表现
(一)症状 3、恶心、呕吐(85%) 4、发热(60%) 5、黄疸:胆道梗阻 表现:右上腹痛、黄疸和发热等 6、休克,脏器功能障碍 特重型(暴发型)病人早期症状
临床表现
(二)体征
上腹部压痛、肌卫、反跳 痛,肠鸣音减弱
可有腹胀、腹水、腹部肿块 有时有皮肤灰(青)紫色斑 --血液弥散入腹膜外区域而产生
正常
胰腺坏死
鉴别胰腺坏死与胰周坏死优于增强CT
MR、MRCP
临床表现
(五)影像学检查
4.ERCP 检查
Cystic Duct
诊断胆管胆石“金标准” ERCP术中还可以进行治疗 性操作 如EST
GB
Bile Duct
Pancreatic Duc
ERCP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
诊 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包括三方面内容: 1、AP 的定性诊断 2、AP 严重程度 3、AP 的病因
2.血清脂肪酶
最好的胰酶参数 甚至优于血清淀粉酶
• 血清胰酶的升高是诊断AP的关键指标
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3.肝功能检查
胆红素、AST、ALT、γ -GT和AKP多数升 高 ——反映胆石迁移,一过性
4. 血钙降低 血糖升高
5.腹腔穿刺和灌洗液
*血性腹水,可见脂肪小滴; 感染时成脓性。 *穿刺液的淀粉酶有诊断意义
每日分泌量750~1500ml,pH约7.0~8.4 分泌受神经及激素控制
(二)内分泌功能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约占20%
胰岛B细胞——胰岛素
约占70% 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
胰岛170万~200万个
约占5%
胰岛D1细胞——血管活性肠肽 胰岛G细胞——胃泌素
胰腺解剖生理概要
1、胰腺位于腹膜后 使得疾病的表现较为隐匿 2、胰腺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通道 成为胆胰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 3、胰腺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双重作用
1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十二指肠 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肠 系膜上动脉)
2 胰背动脉(脾动脉)和其分支胰 横动脉(腹腔动脉)
3 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脾动脉)
(四)胰腺的静脉回流
胰腺的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 行,最后汇入门静脉
二、胰腺生理
外分泌
内分泌
(一)外分泌功能
腺泡细胞——消化酶 淀粉酶 脂肪酶 蛋白水解酶等 中心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水和碳酸氢盐
“结石滑动”
①胰胆管共同通道 ②能够迁移滑动的胆石
78%的人存在共同通道
胰胆管共同通道 急性梗阻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早期始动病因
2.酒精中毒 1)酒精的刺激作用

刺激胰液分泌,胰管内压升高
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和胰管梗阻
容易导致细小胰管破裂,胰液进入胰腺组织间隙 乙醇
乙醇脱氢酶
诊 断
(一)定性的诊断:
1.急腹痛和上腹部触痛 2.血尿或腹水中胰酶升高 3.胰腺异常影像发现
(二)严重程度诊断:
1.Balthazar CT 分级≥Ⅱ级和APACHEⅡ评分≥8分, Ranson指标≥3分——重症 2.伴有严重局部并发症之一和脏器或系统功能衰竭之一
诊 断
(二)严重程度诊断:
Ranson指标:
副 胰 管 开 口 十二指肠乳头
副胰管 (Santorini管)
主胰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