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左 边 四 个 企 业 的 性 质 是 什 么 ? 该企业的历史地位?
郑观应 广东香山人
(1842年-1922年)
后两位思想家的关系是什么?
三位思想家的籍贯都是广东,为何近代广东产 生的思想家比较多?

梁而在变 启一开法 超切学之 《要校本 变其;, 法大学在 通成校育 议,之人 》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 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开创了新局面。历史证明: 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民族独立, 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③没有现代 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不可能实现真正 的民族独立,探索抗争就不能说已经成功了; ④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切探索抗 争始终不变的目标。
1936年,西安事变,中共高瞻远瞩,促成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之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明证)。
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战场。
1941年,皖南事变 ,中共以斗争求团结, 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逆潮。
1942年,整风运动,形成了党的高度团结, 为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中国 共产党制订民主革命纲领(二大)正式决 定以党的合作方式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合 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三大)国共合作的 实现(国民党一大)。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探索〉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从参与革命到独立领导走工农武装割据的 民主革命道路;从反右倾转向反“左”倾; 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随着日本 帝国主义侵华的逐步扩大,由武装反抗国 民党逐步走向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上述三幅图片有何内在联系?
1. 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的阶段特征
1919年—1931年: 特征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美国在华渐 占优势;侵略手段仍然是“以华制华”。 表现 其侵略主要表现为:军事——破坏中国革 命,政治——继续扶植代理人(各派军阀、蒋 介石),经济——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 本输出。
二、 中共在斗争中成熟,在成熟中走向 胜利
1921年,中共“一大”,建党。 1922年,中共“二大”,开始把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以党内 合作的方式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问题。
1927年7月,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在彷徨中 找到了新的出路。
近代中华民族的 抗争与探索
认一认,想一想
A
B
C
A文件中属于空想的内容有哪些?
A、C文件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哪些愿望?
通过B文件说明A文件和C文件结果有何不同?
面对社会现实,图上思想家提倡何种主张,引导 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一主张源于明末清 初哪位思想家?《海国图志》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国图志》中的“蒸汽机图”说明当时知识分 子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此时的探索处于哪一阶
③ 抗日战争时期: 〈抗争〉全民族抗日。 〈探索〉中共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研究战争走向;制定人民战 争路线;探索游记战术。
④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年解放 战争打败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 〈探索〉中共把军事斗争与土地改革相结 合;把一线战争与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相结 合;不断调整战略方针。最终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规律认识
一、抗争探索与近(现)代化的关系:
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主要历史任务:一是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 现国家的自由、民主、和富强,以及人民的富裕,实现
现代化。①抗争探索与近(现)代化紧密相连,同 步进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与实现中国现代化是
三位一体的,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条主线。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勇敢抗争,积极 探索,同时现代化也始终是中国
1931年—1945年: 特征 日本帝国主义欲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 民地,进行全面侵华。 表现 军事——由局部到全面的侵华战争;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建立伪满洲国、汪 伪政权); 经济——以战养战(对农业、工 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 掠夺);文化——民族同化政策(推行奴化 教育)。
1945年—1949年:
特征 美国欲把中国变为独占殖民地;采取扶蒋 反共的策略。
表现 军事——给蒋军以武器、运输、训练、 资金和军队等方面的援助,挑起中国内战;政 治——扶蒋反共,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倾 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2. 近代后期中国抗争与探索的阶段特征:
①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抗争:五四运动,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 动的高潮,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工农运动、北伐 战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 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端。
1945年,中共“七大”,指出党的任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 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 了重要准备。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重心由乡 村转移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 的中心,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927年10月,在武装起义中总结经验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的道路。〈从走俄国的路 到自己的路。〉但左倾又慢慢的发展起来。
1935年,遵义会议,独立而妥善的处理了党 自己的事情,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 ,表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格。
举兴 。,
作者认为“变 法之本”的核 心是什么? 维新派认为应 该怎样“变官 制”?
结合左边图片, 简述维新派是 通过哪些方式 传播维新思想 的?
上面三幅图片有何内在联系?
在《民报·发刊词》中,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分别对应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些内容?
孙中山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能否实现?为何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