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见课本P93考核目标要求
课前预习案
一、结合地图册P162找出以下农业相关的地理事物的位置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2.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3.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4.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课内探究案
一、几种典型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棉花
(1)我国黄淮海平原区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降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2)我国南疆(尼罗河三角洲)长绒棉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秋季降水稀少,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采摘。
③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2.青稞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有利条件: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
3.茶树东南丘陵种茶树的有利条件:①暖湿气候且多云雾②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二、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主要有: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华北旱作农业、南方水田农业和立体农业、西北灌溉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一)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1.分布地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广阔;②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黑土深厚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均耕地多;②交通便利;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②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③春秋季节易受寒潮、霜冻危害。
(注: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
4.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甜菜、亚麻、大豆。
5.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6.生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和黑土退化、湿地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
措施: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禁止开垦,保护湿地;改进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二)华北旱作农业
1.分布地区:华北平原
2.农业地域类型:旱作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②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①水资源不足;②春旱严重;③夏季多洪涝灾害;④多盐碱地和涝洼地,部分地区风沙危害较大。
4.粮食作物:冬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温带水果。
5.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6.生态环境问题:
①水资源短缺:
原因:。
措施:。
②土地盐碱化:
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农田覆盖;④有灌有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三)南方水田农业
1.分布地区: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2.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自然: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人们喜食稻米。
不利:①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洪涝灾害;②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危害;③江淮地区“伏旱”。
4.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油菜、茶叶、桑蚕、亚热带、热带水果、甘蔗。
5.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伏旱的成因:。
(四)南方低山丘陵的立体农业
1.分布地区: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2.农业地域类型:立体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有利于多种经营。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不利:①丘陵地形,坡度大;②红壤酸性强,较贫瘠;③降水季节和年示变化大,多洪涝灾害。
④交通不便。
4.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油菜、茶叶、桑蚕、亚热带、热带水果、甘蔗。
5.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
措施:。
(五)西北灌溉农业区
1.分布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绿洲地区、河西走廊
2.农业地域类型:灌溉农业
3.生产条件: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利:①地形平坦;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土壤肥沃;④
有黄河水提供灌溉。
不利:①降水少,气候干旱;②易受寒潮、沙尘暴等灾害影响;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地区:有利:①地形平坦;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④有灌溉水源(冰雪融水)。
不利:①降水少,气候干旱;②易受寒潮、沙尘暴等灾害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灌溉水源不足)
4.生态环境问题:土地沙化和盐碱化。
措施: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等。
(六)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2.农业地域类型:坝子农业
3.生产条件:有利:①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不利:①地形崎岖;②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贫乏;③土壤贫瘠。
4.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石漠化
石漠化的原因:。
治理措施:。
(七)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1.分布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2.农业地域类型:河谷农业
3.生产条件:有利: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不利:海拔高,热量不足。
4.作物:青稞、豌豆、小麦。
另,海南地区还有热带种植园农业。
课后拓展案
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水田为主农业——旱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
B.农区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山牧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
D.水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据此回答2—3题。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4.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雨量充沛 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5.读下面四幅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甜菜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B.①油菜②棉花③甘蔗④甜菜
C.①甘蔗②棉花③油菜④甜菜D.①棉花②油菜③甘蔗④甜菜
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作物是( )
A.甘蔗B.甜菜C.棉花 D.大豆
7.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D.风能
8.2010年春季,图中③省区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使得该省区重
点发展的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某种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持续上
涨,该种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油菜 B.甘蔗 C.香蕉 D.花卉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①黄土高原②云贵高原③江南丘陵④华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
量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12.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写字母)气候
区,这里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该气候区内纬度
较高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生产优势是
________。
(2)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填写字母)。
(3)C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该区域的商品粮基
地中,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
(4)影响A气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今后要建
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农业体系,应有计划地________,发
挥________业的优势。
(5)C、D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其生长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E气候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区域海拔高,土地生产力的________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