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法宣传

城乡规划法宣传


4、科学效能原则。 5、经费保障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
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6、行政责任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
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 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小城镇发展,建制镇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全国范 围内人口流动数量庞大。
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于加 强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遏制城市和乡 村的无序建设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 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 为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城乡规划法。
地方人大对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 体规划的审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 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 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在报上 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 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 理。 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应当将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 况一并报送。
• 为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我们制作了本 片,请领导、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 城乡规划管理立法概况
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城市经 济社会发展目标,保证合理使用和节约使 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 设所作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 城市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 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 理好,首先是要规划好。在城市建设和发 展进程中,城市规划处于重要的“龙头” 地位。
立法的背景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我国城市 规划工作的大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城 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建设量大面广;
强化城乡规划工作 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热烈庆祝《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
•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 备受期待与关注的《城乡规划法》10月28 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 决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 《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同时废止。
•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城乡建设与 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 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 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 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 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 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 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 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原有的《城市规划法》 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经验 制定出台了《城乡规划法》。
“新法”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制定的 “旧法”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我国改革开放 过程中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了全新的修改,标志着我国 城乡规划步入一元化法律体系的新时代。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
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 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 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 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 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乡规划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 作。
第三部分
城乡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的含义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 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 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 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 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 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 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 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 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二部分
城乡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管理体制
指导思想
《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 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正确处理近期 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 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 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法律框架
《中章 总则
( 11条)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 16条)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 18条)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 5条 )
第五章 监督检查、
( 7 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12条)
第七章 附则。
( 1条 )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或称“本法”)
立法目的
《城乡规划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了 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 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 本法。
城乡规划管理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统筹协调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 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 定。 3、依法公开原则。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 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 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 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