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浅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生物沉积
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沉积
浅海环境光线充足、水体流动、富氧,生物种类 繁多。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分泌的有 机质、死亡后遗留的骨骼、贝壳等都能形成沉积 物。生物沉积主要有以下几类: 贝壳和生物碎屑沉积:如生物碎屑灰岩。 生物礁沉积:如生物礁灰岩。 有机质沉积:如油页岩。 在适当条件下,其中的有机物可转变为石油和天 然气。
化学沉积
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主要发育于低纬度、陆 源物质较少的海域,因盐度、压力、温度、P H 值等变化,化学搬运物通过过饱和、胶体电 性中和、微粒吸附和生物浓缩等方式沉积。
化学沉积的类型
碳酸盐沉积:主要为CaCO3和MgCO3,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可 导致Ca(HCO3)2过饱和,动荡海水中可形成鲕状沉积物,炎热 气候条件下可使MgCO3沉积。通常沉积在碎屑沉积物外侧。 铝、铁、锰沉积:在湿热气候区大量的Al、Fe、Mn的氧化物 和氢氧化物以胶体状态带入大海,在近岸地带遇电解质而凝 聚沉积,常因海水动荡而形成鲕状、豆状或肾状。主要沉积 矿物为铝土矿、赤铁矿、硬锰矿等。 硅质沉积:SiO2胶体在水温较低、偏碱性环境下以胶体凝聚 方式沉积形成蛋白石,经脱水后形成燧石。 磷质沉积:因富磷质生物富集而使磷质发生沉积形成胶磷石。
浅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浅海海底地貌
浅海水域的大陆架也称陆棚,是在正常浪基面之下, 向海外一直延伸到与大陆坡转折的浅海海底,海水 深度约为10-20m到200m左右。大陆架平缓向外海倾 斜,平均坡度为0。07/,一般小于4。其宽度从几千米 到上千千米,平均75km.
在第四季冰期,由于海平面的下降,大陆架 的上部常露出海面。在末次冰期时,大部分的 大陆架成为陆地。由于地面流水和风的作用, 在大陆架上形成了次一级的地貌,如侵蚀作用 形成浅的槽谷、侵蚀阶地;沉积作用形成堆积 阶地、沿岸沙堤、沙坝、沙岸、沙丘,他们在 海平面上升之后形成水下堆积阶地,尤其是沿 岸沙堤、沙坝等是确定古海岸线位置的重要标 志,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海南的大陆 架上都发现了这些地貌。大陆架上还蕴藏有丰 富的油气资源和淡水资源,如东海大陆架淡水 资源丰富。
海地地貌图
海陆交界处
浅海的沉积物
浅海的沉积物包括: 碎屑沉积 生物沉积 火山沉积 自生沉积 残留堆积 化学沉积
碎屑沉积
由近岸到远岸由粗到细。海进,则自下而上 为逐渐变细,海退,自下而上变粗。以石英沙 粒和粘土为主,并含有大量生物遗体,沉积物具 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表面发育波痕、生 物遗迹等构造,内部构造种类繁多,有交错层 理、波状及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等。同粒 级碎屑常平行海岸呈带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