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篇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二:初二物理教案】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de 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和误差)和基本方法(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记录),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5分钟。

【知识链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记录时间长短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教材助读】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时间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说出教材图1.1-6和1.1-7中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

(3)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为三步:启动、停止、回表。

测一测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把测量结果填在下表中:4.误差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错误可以_______________。

我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误差减小。

【预习自测】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5min=________h=_____________s2h=______min=________s=___________ms18km=_________m; 130 nm=_________m2.如图1-1-1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图1-1-13.关于误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由于操作错误产生的c.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ⅠⅠ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2.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难点)问题1:将大家手中能测长度的刻度尺都拿出来,仔细观察。

请你想一下,需要观察什么?问题2:测长度时刻度尺应该怎么摆放?眼睛应该怎样看?以图1-1-2为例练习读数。

图1-1-2针对训练1.用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cm。

图1-1-3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a.刻度尺不能歪斜b.刻度尺应紧贴被测长度c.视线跟尺面垂直d.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误差(难点)问题1: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有什么不同?问题2:如何减小误差?问题3:如何求平均值?拓展提升: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进行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针对训练: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c.小明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用力拉皮卷尺,使测量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值小,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被测物体没有变形),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测量值是错误的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 长度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 长度、时间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 时间及其测量定义:_______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不是错误。

Ⅳ巩固练习1.体育课上,为了测量掷铅球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 b.1.5m长的皮尺c.200cm长的钢卷尺d.15m长的皮尺2.如图1-1-4为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圆锥体高度的方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cd图1-1-43.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4.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步行1om所需的时间b.骑自行车前进100m所需的时间c.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d.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所测物体的长度时,所测单位必须统一b.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c.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d.分别用厘米刻度尺和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的边长时,产生的误差一样大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说明:标★号的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标★★号的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标有符号的为典型能力题。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1.图1-1-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1-1-52.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l2.8cm。

若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_____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

3.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1-1-6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a bcd图1-1-6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4.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a.118.7cmb.118.75cmc.118.753cm d.1187.5cm5.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卷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引起测量结果(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6.[★]用同一刻度尺五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25.2mm、25.2mm、25.1mm、【篇三: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教案】杨林中学公开课物理主讲人:徐希课题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1课时运动与静止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3.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参照物。

5.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重点: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三、难点: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找出所选的参照物。

四、教学设计引入播放图片让学生感知我们处在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

提问引入。

?2、授新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播放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以树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一起骑车者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一旦选定,假定其处于静止。

3、不能选择要研究的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通过一个小的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参照物选取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橡皮(或直尺)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缓慢运动。

两人讨论互答:选取课桌作参照物,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课本作参照物,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橡皮作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观察图片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找出所选的参照物。

观察图片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静止的应用:空中加油站,同步卫星,接力赛传棒。

在引导学生得出相对静止的条件:(1)运动快慢相同(2)运动方向相同机械运动根据运动的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课堂小结:一、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3、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机械运动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下列几项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春天桃树上结出了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铃声传到同学耳中d、晚上探照灯照向天空炼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船相对于河岸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