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下学期政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本质: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阶级统治工具)
2、国家属性:阶级性(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三、我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四、公民的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或被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岀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一一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童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一一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一一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③建守宪法和法律一一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一一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原则(三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平等地适用法律(合法权利受保护;违法受到制裁,反对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的政治生活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一一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童要目标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4、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适用范围
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村委会、居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选举,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极少数情况使用
差额选举:各级人大代表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
-个国家和地区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
(2)民主决策
(1)为什么
①原因:国家性质决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宪法和和法律赋予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童要性:政府的一个童大决策,涉及到公共利益
③童大意义:对决策者来说: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増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来说:有利于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増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和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童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管理一基层民主自治。
①表现:在农村表现为村民自治,在城市表现为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
②自治机构:村委会与居委会。
注意它们是詐众自治组织,不是政府机关。
③自治内容:以村民自治为例(居民自治类似)
A:村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一一自治的基础、主要途径
B: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来决定童大事项一一自治的童要途径
C:村民通过自治童程、村规民约来管理日常事务一一自治的有效途径
D: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行为一一使得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4)民主监督
意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岀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为什么:原因:国家性质决定;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监督权
②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詐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③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既要敢于"、“勇于"行使,也要“依法负责,,、“实事求是行使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一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2、做到一个要求:依法有序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的政府性质、宗旨、工作原则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4、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詐众中来到詐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政府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表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注意我国政府职能正在转变,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三、政府依法行政
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五、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
1、为什么
(1)原因: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工作原则决定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
运用的好,造福人民;权力滥用,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①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岀正确的决策(决策环节)
②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执行环节)
③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监督环节)
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怎么办
①关键是健全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不断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威信
1、概念: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注意①:区别政府是否有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注意②:政府是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亍2、怎么办:①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
2、体系: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行使最高权。
3、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县和县级以上人大设立)°
4、职权: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注意①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也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注意②四个“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
A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
B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童大事项、规划的通过是决定权;
C关于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
D关于“一府两院'‘上年度工作报告的审查则是监督权。
E审议通过上年度的有关事项(已经执行)的是监督权(事后);审议通过本年度或下年度的事项(将要执行)属决定权(事前)
(二)人大代表职责(权利与义务)
①义务:密切联系人民詐众,听取和反映人民詐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素权、质询权
(三)人大制度
1、人大制度是什么
⑴概述: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个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有依照法律程序罢免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不称职代表(民主)
在人大活动中,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集中)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集中)
人大决定的事务由其它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民主)
注意一府两院不是人大的职能部门,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集中)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民主)°
2、人大制度为什么
⑴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根本原因:国家性质决定(政体与国体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⑶实践证明:是中国人民奋斗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怎么办:绝不照搬,坚持完善;坚持制度自信,不要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