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
食品的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有害的变化,即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变质
食品中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是微生物的良好的培养基。
在储藏过程中,微生物能在食品中迅速生长繁殖,促使食品营养成分迅速分解,使食品质量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
因此在食品变质的原因中,微生物往往是最主要的。
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以细菌引起的变质尤为显著。
微生物对食品的破坏作用,与食品的种类、成分以及贮藏环境有关。
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相关条件有以下几个。
1、.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是组成原生质的基本成分。
微生物必须依赖水来进行新陈代谢。
食品中的水分越多,细菌越容易生长繁殖。
一般认为食品含水分50%以上时,细菌才能生长繁殖;食品水分在30%以下时,细菌繁殖开始受到抑制;当食品中水分在12%以下时,细菌则繁殖困难。
如果微生物处于低水分环境里,或者在高浓度的糖或盐的溶液中,则因原生质失去水分而使微生物难于摄取养料和排除体内代谢物,原生质随即收缩而与外面的细胞壁相分离,甚至还会产生蛋白质变性等现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咸被杀死。
用低温方法保藏食品,使食品内部的水分结成冰晶,能降低微生物生命活动和实现生化反应所必需的液态水的含量,从而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2、温度
温度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各种微生物各有其生长所需的温度,超过其所需温度范围,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此温度范围对某种微生物而言,又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微生物在最适温度生长速度最快,由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其最适温度的界限也不同。
根据其最适温度的界限,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性微生物、嗜温性微生物、嗜热性微生物三种,大部分腐败细菌属于嗜温性微生物。
低温并不能杀死全部微生物,但能阻止存活微生物的繁殖,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又逐渐旺盛起来。
因此要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变质和腐败,必须将食品保存在稳定的低温环境中。
一般来说,细菌对低温耐力较差,在培养基冻结后,部分细菌即死亡,但很少见到全部细菌死亡的情况。
嗜冷性微生物如霉菌或酵母菌最能忍受低温,即使在一8℃的低温下,仍然发现有袍子出芽的情况发生。
大部分的水中细菌也都是嗜冷性微生物,它们
在0℃以下仍能继续繁殖。
个别的病菌更能忍受极低的温度。
3、营养物
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
营养物质如乳糖、葡萄糖与盐类等简单物质,可直接渗透过微生物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有机物质,首先分解成简单物质,然后渗透到微生物细胞内。
每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均有选择性,如酵母菌喜欢糖类营养物,不喜欢脂肪;而一些腐败菌则需要蛋白质营养物。
4、pH值
微生物对介质的pH值的反应是很灵敏的,微生物在最适的pH值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中生长较适宜,霉菌和酵母则在弱酸的环境中较适宜。
若培养基过酸或过碱,都能影响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
本文由天翔冷柜/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