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PPT课件


③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
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
境。(表感情)
.
6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任务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独立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பைடு நூலகம்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效果)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小结
如果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高考诗歌 鉴赏炼字题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1.释义; 2.析景; 3.表情。
总原则:不要孤立地分析,注意上下文语境。
.
14
比喻、拟人须指 或表达了怎样
出采用的是哪种 的感情,或有
手法)
何表达效果等。
9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任务三】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下面这道题,依
照刚才归纳的答题规范,在语文练习本上尝
试着写出答案(一定要动笔),然后再与自
己的学伴交流探讨。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案】①“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 即“数数”。(释含义)
②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 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描景象/摹情 态)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 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 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 炼哪一类的词语? 请看主题资料124-125 页
(动词,形容词,副 词,数量词,叠词)
考点知能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 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特
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炼形容词:
初试真题
1.(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 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 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高考链接: 设问形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 (比较鉴赏) 3
• 知识回顾:
(表感情/谈作用)。
.
8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任务二】请同学们归纳炼字题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找字释义
指出哪个字用 得好,解释该 字的含义
.
第二步: 还原描述
第三步: 指出作用
说明该字在全
把该字放入原句 诗中起到的作
中展开联想进行 用:或烘托了
描述(若采用了 怎样的意境,
群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1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当堂演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释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
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描景象)。
(步骤三)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手法, 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 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果 }。
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此外答 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可适当 减少项目,不必牵强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
12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描景象)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独学:深入思. 考
对学:1海0 纳百川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任务四】展示交流成果,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表述应遵循的要求有:
一 声音洪亮,口齿伶俐; 二 表述完整,语句通顺; 三 掌控语速,注意停顿; 四 抓住要点,条分缕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 品味关键词(炼字)
.
1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诗词鉴赏高考考点精解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了什么”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2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特点, 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炼副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出塞》) (4)炼数量词: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 万重云。”(杜甫《孤雁》)
高考考题 [2007广东卷]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 诗。
【提问】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
为什么?(4分) 。
.
7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规范答题演示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相关主题